美文网首页
抒情作品的构成——以《牡丹亭》为例(下)

抒情作品的构成——以《牡丹亭》为例(下)

作者: 和芷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18:33 被阅读0次

            一篇抒情作品,我们一般认为,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声音、画面、情感经验。这里我们从声与情、景与情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声与情

              诗与乐,有深厚同源关系,中国文学自源头时便是诗、乐、舞一体,这一现象在今天的戏曲作品中有很充分的体现。但是我们要知道,抒情作品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与音乐有别。首先,语音现象不同于音乐音响组织。其次,抒情话语由词构成,词有声、义,文学抒情的意义更加具体、稳定。文学作品中的声,并不是丝竹旋律,它表现为声调与情调 。

            抒情话语的最小声音单位是字音,字音之间变化而有序的组合形成了和谐的音调,字音不但能组成优美的声调,而且字音和声调还可以加强词语的抒情效果。比如,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句子很美?除了它的用词和意象很美以外,还因为它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

            所谓声律和谐,什么是声?声即声调,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平仄有序地结合,纵没有旋律,也颇具了音乐的美感,先仄后平,也像极了情感涌来时的急促激荡,和情感沉淀后的悠悠长长、余韵不绝;什么又是律?律即韵律,古典文学押韵是很明显的,缱、边、恋、愿、怨、片、天、见,如此押韵下来,美感不言而喻。

          还有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的契合。节奏的规律性常以反复、对应等形式体现;情感运动强调“内在的韵律”,即“情绪的自然消涨”。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节奏给情感赋予外形,做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比如这一句,春归人面,整相看无一言,我待要折,我待要折的那柳枝儿问天,我如今悔,我如今悔不与题笺。

            这里节奏感很强,就在于两个反复。两个反复不仅加强了节奏感,也深化了情感的强度:“我待要折”的反复,流露出主人公的情感激荡、心绪难平;“我如今悔”的重复,则强调了主人公的悔不当初,短短八个字,便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低首拭泪、黯然神伤的情态。

          (二)景与情

            抒情性作品讲究诗画相融,即借描绘景物来抒情写意,创造意境。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不是原本的自然景物,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

            抒情作品既要通过语言传达出画景的精神气韵,又要利用想象等手法抒发诗情。如“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一句,“翠生生”与“裙衫儿茜”、“艳晶晶”与“八宝”,刻画了衣裙桃红柳绿相配、珠宝晶莹而又缤纷多彩,色彩鲜艳明丽。

            同时作者写景的目的在于言情,“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苔藓“一片青”,画廊上也是“金粉半零星”,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种孤寂的场景。在后面杜丽娘与春香观春色也着眼于春色如许、莺燕成双,这些都是为了抒发杜丽娘寂寞惆怅之情所准备的。

        (三)真与幻

            文学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变形、虚构和象征等手段,真实地反映生活。抒情性作品重在主观情感的表现,主要不是指客观的真实,而是指主观感受的真实、情感逻辑的真实。

          《牡丹亭》是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戏剧作品,里面的一些情节如同杜丽娘梦会柳梦梅、杜丽娘与柳梦梅幽会、杜丽娘还魂都不能视作“幻”,而应该当作一种戏剧的真实。但是也可以理解为,这些情节并非客观的真实,而是一种情感逻辑的“真实”。

            正是这种客观看来的“幻”,极大地增添了作品的瑰丽与美感。这些亦真亦幻的情节相互穿插,组成了《牡丹亭》这部浪漫主义色彩浓重的戏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抒情作品的构成——以《牡丹亭》为例(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qq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