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家小朋友和她的小伙伴zy一起去参加了舞蹈体验课。
zy的爸妈因为有事去不了,我就带着两个小朋友一起去到了舞蹈教室。
状态一直很好的zy,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大哭,说什么都不肯进去。
老师来了,开始上课了,我开始想各种办法,各种话术哄zy进舞蹈教室,一个小时的课程,我哄了她将近40分钟。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诧异,我对待别人家小朋友居然那么有耐心,我是能不带情绪,客观地面对状况,解决状况的。
这让我深刻反省:为什么在对待自己家小朋友以及队友等亲近的家人时反而做不到这样?
第一,zy舞蹈体验课的费用是她爸妈出的,我对“花了钱但没体验”这件事没那么紧张、着急。
第二,zy的爸妈没来,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好她,在当下,我看到了她想进教室体验但又害怕的心情,她很弱小,我想帮助她。
第三,zy妈妈给我发微信:“多拍点照片。”我觉得自己得完成这个任务。我想zy进教室后,我给她拍照,发给她爸妈看,给她爸妈留下我的好人设:看,小孩交给我,你们放心,我可以带好。
第四,zy奶奶在旁边,我不好意思表现得不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不好的情绪,关注到了小朋友的状态,一心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而面对自家小朋友时,多半是只有我和她的独处时刻,我没有什么包袱,不堪、暴躁的那一面跳了出来。
往后,当我想对自己的小孩子生气的时候,我需要问问自己:
1.如果换成别的小孩,我也会这样对待吗?
2.我有没有把自己没处理好的个人情绪转移到了小孩子身上?
3.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我也会大吼大叫吗?
最近在看一本书,里面不断提到与小孩子共情,看见他的情绪、面对的困难,成为他的队友,不贴标签,不指责评判,不以父母权威居高临下。
提醒自己的分解动作: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需求。(看见小孩的需求,也看见自己的需求,客观表达,寻求合作。就像昨天下午对待别人家小朋友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