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复杂-抽象-简单提到,技术的演技遵循复杂-抽象-简单这样的循环。其实,华罗庚的名言——“把书读薄”,四个字就概括了这个循环过程。
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具备“把书读薄”的能力。我认为这就是要学会抽象能力,将复杂性封装在底层。这样才能轻装上阵,去迎接下一轮的知识风暴。
以数学为例,自然数这三个字,就将皮亚诺5公理封装了起来,后面再去学习运算,就没必要再回到皮亚诺公理的细节,而是直接就能得出1+1=2.
如果数学家不对底层知识加以封装的话,那么学术研究的心智负担将超过大脑处理能力,学术能力将无法向更高层次突破。这就如同程序员直接写二进制文件来开发软件一样,精力都会消耗在低层次的重复工作上面,没有富裕的力量来应对真正的未知挑战。
“把书读薄”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强调这个“读薄”的过程。这是个必须亲自实践、付出精力的过程,任何人无法帮助你完成。一开始,你必须抱着这本厚书。通过消化吸收,重建大脑神经连接,享受“aha”的那一刻顿悟、此时生理层面的高效神经网络建立完毕。心理层面,你完成了对知识的抽象与封装。下一次,再涉及这个知识,你将拥有底层硬件加速的buf,用极小的能量就能回忆起相关细节。
这就是“把书读薄”的价值。一开始就读薄书与动态的“把书读薄”,看上去结果类似,实际效果有天壤之别。
了解了皮亚诺5公理,理解了自然数的定义,然后接受1+1=2的人,与上来就接受1+1=2的人相比,前者的数学品味明显处于更高层次。他会看到数学的严格性与适用性,他会理解科学也是一种信仰,他会变得谦卑且自信。而后者则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毋庸置疑。一旦面对新的数学问题,前者能够利用这套理论框架迅速迁移,而后者则会茫然失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