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爱编程
读书笔记:Google软件测试之道

读书笔记:Google软件测试之道

作者: 朦呆农码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02:03 被阅读0次

    平凡是一种态度,平庸是个人能力,平凡之人岂可平庸!(工作篇)

    程序员的现状,以体力劳动者的身份参与软件生产活动。作为一软件工程师,或程序员,或码农,在工作n久后,多数会转岗。若坚持这个岗位,个人思考的路线包含三方面的提升:

    • 技术维度:某方向技术深度提升、基于深度基础的技术广度认知

    • 协同维度:周边岗位的部署与职责(如:集成、测试、资料、SE、其他开发)

    • 组织维度: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团队建设等

    构建以技术为中心的个人信服力,以全面的视角、理解共赢的思维、协同运转的方式,影响甚至引导组织和周边的运转方式。达成稳定、完整、快速的产品发布,同时,技术能力、周边协同能力持续提升。

    阅读《Google软件测试之道》正是基于此想法,学习并认知测试岗位。但这本书远远的超出了我的预期,它讲述了Google的测试定位、测试技术、测试思想、测试运营、测试组织等等,讲述的不仅仅是个岗位,是个测试系统案例。

    收获1:岗位职责

    之前,个人对于岗位的理解停留在招聘启事中,对应聘人员列出的各项岗位要求,而最终因为某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被选中,干着和岗位要求不搭嘎的事情。在Google软件测试之道中,有“软件开发工程师SWE”、“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SET”、“测试工程师TE”

    • SWE负责功能代码开发,但也需要编写测试代码,包括测试驱动的设计、单元测试、参与构建各种大小规模的测试
    • SET负责提供测试支持,其重心在可测试性和通用测试基础框架上,编写单元测试框架和自动化测试框架,关注质量提升和测试覆盖率的增加
    • TE负责用户角度的测试,部分从事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和自动化脚本或代码的编写上,是代表用户利益的产品专家

    这里可以看到的是岗位职责明晰、角色关系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岗位边界的原因,确实吃过不少苦头。一人身兼多职、职位变动是常有的事儿,梳理清楚每个点是个非常不错的方法,譬如:

    1. 责任田主:负责某功能的规格解答、代码BUG处理、代码质量提升、新诉求分析
    2. Story Owner:负责整体需求的分析与设计、分解任务、跟踪子任务的达成、负责整体交付
    3. AR Owner:负责需求的实现设计与代码开发
    4. MDE:跟踪部门技术动向、参加技术会议、提升团队技术能力、指导团队技术活动、帮助团队成员达成开发任务
    5. ...

    明确的岗位定义与职责、多岗位的配合方式,更有利于岗位的执行、岗位之间的交流、人岗匹配的技术能力的提升等。

    收获2:基础设施

    对于公开的模块,本人有个原则:要让他人使用某项技术,那这个技术必须唾手可得。

    UT是个好东西,部门大力推崇,然而每次到C++ UT的时候,总会吃一鼻子灰。本为质量提升,但由于业务现有代码不具备可测试性,只落得个政治任务。《Google软件测试之道》此书中有很多理念与我之前的思考不谋而合,UT上便有一个点“SWE需要负责测试驱动设计、SET重心在可测试性并编写单元测试框架”,我认为这是代码可UT化的精髓,用我的语言来描述,要写UT,那必须:

    1. 明确UT的作用与意义,梳理不同场景可UT的代码设计思路,写可UT的代码,测值得UT的函数
    2. 存在项目组,提供基于产品的UT框架,并指导开发接入

    盲目跟风而不考虑基础,不去经营基础设施,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团队,都有可能是画虎类犬的结果。

    收获3:开发测试

    在我们的组织中,有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之分,组织形态的划分使大家很容易误解,测试的事情应由测试管、开发的事情应由开发管,测试就应该点点点,开发就应该写写写,开发与测试形似交付与签收的关系。即使在全功能团队中,开发与测试也停留在交付与签收的关系中。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团队角度:开发与测试间有组织墙,从业务理解、组织利益的角度两者都存在着隔阂,沟通效率、产品质量等都不是很好
    2. 个人角度:开发不了解测试技术、能力,代码处于低质状态,难以成长;测试不了解编码,测试很容易陷入TE的部分角色活动,效率难以提升。若一个只会写写写,一个只会点点点,哪来的勇气去追求一份更好的工作

    个人理解Google的角度,开发与测试(SWE、SET)最大的区别,通俗来说,开发关注开发框架、测试关注测试框架,代码设计、编写等能力无差;而业务测试(TE),是具备高度业务能力的产品专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编码能力,业务测试是面向用户业务行为的测试,而不是代码bug或既定基础能力的测试。

    在很多国内企业,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觉着大家应该达到这样的程度:

    1. 开发:在拥有一定编程能力的基础上,熟知常用的测试框架、测试理念、测试技巧,并掌握几例测试框架,与代码设计与编写相互印证。
    2. 测试:掌握并熟练使用测试框架、测试理念、测试技巧,至少掌握一门脚本语言,可编程嵌入已有测试框架,并开发有自己的工具库

    预期,在未来的很多领域,基础编程将会像打字一样,成为非软件岗位的招聘指标,因为独立定制、非核心、轻量级工具的开发与维护可能会给中小型企业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而专业的程序员依然存在,但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准或特定的技术领域。

    收获4:预防bug而非检测bug

    虽不知道在Google这句话的实施程度有多高,但其理念非常有意义。所以mark下。

    收获5:活力

    《Google软件测试之道》中提到Google人拥有20%的自由时间,可以参与自由项目,去尝试失败,而其中有部分项目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价值。虽然我理解高层的言辞,从其岗位的角度只有50%的可信范围,而其中只有50%的人去真正实施了,但即使有1/4的员工去试错,也非常震撼。至少可以看到这个公司的韧性,相比公司间的借鉴和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给公司带来的最契合的成果,从而保持公司的活力与领先地位。

    此处对于个人的收获,若职业中未能提供自由的试错空间,那需要攫取自由时间,去学习与试错。很多事情看到结果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Google软件测试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vv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