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到了必须更细致地处理诗歌与散文之间的区别的时候了。在前面的章节中,将诗歌平淡无奇的特征描述(characterisation)称为‘诗歌文学’(poetry literature),它将这种与散文的区别定位于明显地的表层问题,即一件作品是否具有可识别的韵律(metre),押韵的结构(rhythme scheme),或者诗节格式(stanza form),甚至是出版作品时是否按诗行排列。从这一点来说,读者可以假设,除了代表文学作品的特征在诗歌中比在散文中更为普遍和突出之外,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实际区别比这种描述更为细致微秒。回顾Chaucer以来英语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我们注意到,某些语言的自由传统上是得到诗歌认可的,但不被散文认可。对诗歌语言的研究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事实上,它们仅仅是诗歌创作的机制。它们的显著功能是补偿诗人在屈从于诗歌创作纪律的过程中失去的自由;比起英语中一般的文体,为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有更好的机会,将他的语言压缩成预先制订好的诗歌模板。如果他拒绝这些‘常规规则’(routine licences),我们可以这样说,诗歌创作的任务将极为困难。
一个这样的规则已经被证实了:保留在诗歌中一定数量的不同音节的替代形式(例如,‘tis之于it is,ne’er之于never,oft之于often,wingèd之于winged)。对于这种在示例中展示的缩短类型,单词或短语首部的省略称为字首音省略(aphesis[ˈæfɪsɪs]),中部的省略称为字中音省略(syncope[ˈsɪŋkəpi]),尾部的省略称为字尾音消失(apocope[əˈpɒkəpi])。当然,并不是所有缩短形式都是长的形式缩短:例如,oft是often的古老形式。
诗人所享有的另一个自由度是可以自主地按不规则的序词(倒装法)(hyperbaton[hai'pə:bətɔn])排列句法元素:例如,将形容词置于其所修饰的名词之后(cities fair),替代位于其前的形式(fair cities)。在诗歌中,我们很少见到的那种混乱不堪的从句结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Cowper的诗歌<>( John Gilpin的有趣历史)中的开头两节诗句包括三句这样的例子:
John Gilpin was a citizen
Of credit and renown,
A train-band captain eke was he
Of famous London town.
John Gilpin’s spouse said to her dear,
‘Though wedded we have been
There twice ten tedious years;yet we
No holiday have been.’
上面句子中斜体部分每一句都包含了句子的主要元素主语(S),动词(V),以及宾语/补语(C),它们在散文中,例如,普通的演讲稿中,几乎都会以SVC的结构出现。Cowper分别给出了SVC结构的三种变体:CVS,CSV和SCV。只有当我们看到Gilpin的夫人的评注写成散文时,我们才完全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公民的妻子会说出这种结构古怪的句子:“Though wedded we have been there twice ten tedious years,yet we no holiday have seen.” 如果说在诗歌中,句子元素可以随意打乱,那就太离谱了。即便是在诗歌中,我们也几乎没有见到过这种肆意的乱序(比如说) ‘ have been though wedded we’或 ‘been have we wedded though’。然而,诗人在这个问题(指句子成分的词序)上却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
一部分诗人比另一部分诗人主张更大的诗歌词序结构的自由度。在所有主要的英语诗人中,Spenser可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例如,在他的诗歌<>(仙后)中,如果某种写法的句子结构威胁到诗歌的韵律,他并不反对省略掉一个通常是必须的定冠词或其它文法上必须的限定词:
Let all that live hereby be counselled
To shunne Rocke of Reproch,and it as death to dred!
[II.xii.9]
如果这一点可以接受,作为证明,我们可以指出,Spenser通过英语中最长的好诗来维护严格的诗歌形式的成就。相比之下,本世纪的诗人,已经完全脱离了(veered far away)文艺复兴时期的技巧(Renaissance artifice),倾向于拒绝使用这些诗歌表达的传统特性和严格的诗歌韵律以及必要的诗歌格式的复杂性。
正如我所讲,这些事情属于创作机制——属于工艺水平而不是艺术。然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正是通过写诗的行为,作者才能主张不受正常用法规则约束的特殊的语言用法的豁免权——这种观点绝不是微乎其微的。在某种程度上,诗意语言中“升华”(heightening)的感觉,只不过是意识到它与普通用法相比是奇怪和引人注目的。因为,诗歌语言本身基本的规则导致了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用法的异化,我们可以看到,诗歌是如何可能地被接受为比散文更大地背离语言规范的工具,因此,表达的单一性和和意义的集中有助于更深远的意义上的“升华”。因此,即便是一段文字是诗歌而不是散文的视觉信号,其在页面上的不规则线条,也足以唤起读者的一系列期望,否则,这种期望是不存在的。
来源:<<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 Geoffrey N.Leec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