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每天写1000字
作者,你该认清“故事”是什么样的存在

作者,你该认清“故事”是什么样的存在

作者: 简忞 | 来源:发表于2018-09-24 20:00 被阅读13次
    创作者的日常心酸

    从零开始的写作修炼术1|作者,你该认清“故事”是什么样的存在

    文/简书爱

    “滴滴答答滴答滴答——”
    月影高挂,夜深无人,在电脑面前不停码字,容颜憔悴,却只得一杯咖啡作伴。
    左思右盼,把发表的作品点开又点开,只期待收到有人阅读的音讯或是评论的通知,无奈……失望了一次又一次。
    到底为什么呢?写得不好吗?哪里写坏了呢? ……难道,我真的没有写小说的才华……?

    作者,你是否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情境?这当中,又有你做少的影子?

    想要有读者,要先知道,什么样的故事会有人看。读者,到底想要什么呢?为什么有些人的文字就是能够吸引那么多关注?如果,我知道你想吃车站前那家蛋糕店的酒酿桂圆蛋糕,立即把它送到你面前,想必你会很快乐。不过,要是我送给你的,是印上邻镇阿牛照片的造型蛋糕的话……嘿嘿嘿……

    不管怎樣,要回答这些问题,你首先应该知道,“故事是什么?”

    1

    说的人告诉听的人,某人因为想要什么而做了什么,又为什么要这么做。 ——《故事写作大师班》

    故事,是作者把某个资讯传播给读者的过程。

    传递资讯的方式有很多种,“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对于要说好一个故事来说,我们要下功夫的重点,便在于“传递的讯息”是什么?

    故事传递什么内容?

    《超棒小说这样写》认为,有意思的人物,经历一连串有因果关联的事件,产生了改变。这整个过程的叙述,就是故事。

    事实上,好的故事却不只有这么简单。正如《大小说家如何唬你》里面提到的:

    与作家相较,行销人员、政治人物、以及电视上的福音传道人更懂故事…… 因为这些人的工作内容本来就起始于作家们通常不会去想的东西:他们的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讯息。以此认知为基础,他们编造的故事就会以每一句话、每一个意象、以及每一个细节来直接传达讯息。

    没错,故事的内容,像圣诞树下,那形形色色装着礼物的盒子。精致美丽的外表是一个模样,里面却又是另个样貌。只有将礼物盒子拆开来,你才会发现,里面藏着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圣诞礼物内的乾坤

    故事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物,为了达成目标,经历了一连串有因果关联的事件,而在最后产生改变。

    背面上,这个“有意思的人物”,就是我们的主角;他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回答故事的问题;“一连串有因果关联的事件”指的是冲突;“最后产生的改变”则是故事本身真正的重点——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讯息,即他自身对于故事问题所作出的答案。

    许多人认为,想要写出一个成功的故事,就必须学会把文字写得漂亮一些。优美诗意的句子、华丽的修辞和出彩的词汇……但事实往往与直觉相反,精彩的故事可能比优秀的文笔更重要。

    故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与写作没有多少关系。因为,故事可以透过文字、图像、动态影像、声音等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文字不过其中之一。因此,如果你的确“懂得说故事”,就算文字差一些,杀伤力会远比你所想象的还小。

    我想,《大小说家如何唬你》这本书对于“把文字写得漂亮一些”的定义做了很好地诠释:能够用华丽的语言与鲜明的意象来写故事,让对话听起来像是真的,暗喻充满洞见,角色有趣无比,而且持续用许多栩栩如生的感官印象来点缀故事。

    但要记住,这些都只是点缀而已,是次要的。毕竟,如果读者没兴趣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文字写的再漂亮也没有用。一本精雕细琢,却没有故事性的小说,品尝起来,不就跟一大碗蜡做的水果没什么两样吗?

    2

    我想,没有人会否认,故事的作用在于“娱乐性”。

    虽然小说有很多不同流派,还有“文学小说”和“大众小说”之分,但不管故事传达了什么讯息:真实或离奇、浅显或深刻,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更想从书里得到的,是娱乐效果——没有人会因为想要知道某个资讯而拿起一本小说。

    狄佛托(Bernard DeVoto)在《小说世界》(The World of Fiction)中说,人看书是为了“乐趣。……除了专业与半专业人士之外,没有人会为了其他理由看小说。” ——《超棒小说再进化》

    所以,是怎么撑起了故事的娱乐性质?

    或者,我们该问问自己,一个以娱乐目的作为己任的故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不卖关子,答案,便在于两个关键词——同理心好奇心

    对于故事为什么精彩,很多书本都会告诉我们——情节。情节是什么样的存在?它主要的组成成分是,有冲突和悬念的事件。

    不对啊!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故事就是一直制造冲突?哦漏漏漏,千万别误会,故事不是事件的总和,更不是单纯不停制造冲突就行得通的,否则我把邻村阿牛的倒霉事串连起来,编成一本《一千零一夜》,估计你还没读到第100个事件,早就呼呼大睡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问问你为什么会追看自家爱豆的消息,而不看看地球另一端的当红大明星出轨的新闻就成了。

    请容许我私心放两只我家爱豆

    人类对自己很敏感,对和自己相关的事情敏感。虽然八卦,可我们几乎不会好奇一个自己压根不认识的艺人发生了什么事,除非你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即是说,如果没有跟自己产生某种联系,我们不会产生好奇心,注意力不会被吸引,正如你没有脱发问题时,地中海修复的广告在你面前形同虚设。因为,大脑天生就对自己感兴趣。

    回到同理心和好奇心上。

    我们现在明白,要让读者对故事感兴趣,在于建立他与故事之间的联系。故事如何与读者产生联系? 《超棒小说这样写》解释为,作者必须要带领读者进入另一个时空。是的,只有当读者走近小说的世界里,故事的一切对他才有意义。

    针对这点,该书提出其中一个方法:具体地、仔细地描写可带动感官的细节。

    就如贾德纳在《小说的艺术》中说的:“生动的细节是小说的生命之血……。透过细密观察所做的细节描述,会持续提供读者凭据……。具体的细节,把我们带进故事里,让我们信以为真。”
    ……
    ……当作者“展现”给读者看时,他是在提供感官知觉的细节,借此把读者带入虚构的梦境。
    相反的,用“叙述”的方式会把读者推出虚构之梦,因为这种方式会让读者有意识地去分析叙述的内容,读者于是清醒了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是去思考,而不是去体验。

    我认为,还有一个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创造读者与主角之间的联系。在这方面,“同理心”是一个致胜必杀技。无论是“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同情”或者是让他们“认同书中人”都行,但后者更通用些。

    同理心是比同情心强烈得多的情绪,产生了同理心之后,读者会跟角色拥有相同的感觉。这都要感谢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同情、认同和同理心,让读者与角色之间产生了情绪连结,至此,他便开始在意故事世界发生的事。这时候,你需要让读者完全融入故事,并进入忘我的状态,而秘诀,就在于“内心挣扎”。其重点是,让读者参与角色做决定的过程,让他们完全沉浸在小说情境中,甚至成为主角,感觉到他所感觉的一切,想要的、害怕的也都跟他一样。

    3

    说完同理心,是时候来谈谈好奇心。

    所有好的故事都应该引发读者内心那种美好的急迫感。而这美妙的感觉,都是因为多巴胺在作祟!

    根据神经科学的研究指出,我们之所以能投入故事情境、久久不能自己,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能分泌出多巴胺,告诉我们大脑即将接收到一些刺激的讯息。 ——《大小说家如何唬你》

    专事神经科学的作家乔纳·雷勒(Jonah Lehrer)说,最能抓住人心的,莫过于惊奇的东西。也就是说,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我们总是期盼能看到很特别的事情。我们总是渴望见证某人人生中的关键时刻,而且就刚好在那当下。

    不过,我还是想要强调“联系”的重要性。 《大小说家》也提到,“如果想让故事抓住人心,不止要写出正在发生的事情,还要让读者能预期后续发展”。我猜,没有什么比跟读者的感觉产生了联系的主角更能引起读者持续的好奇心了。

    如果读者跟主角产生联系,用他的视角来观察故事里发生的事情,便等于用他的双眼来看待整个世界。这意味着,读者评断故事中所有人、事、物的方式,都取决于它们对主角有何意义,尤其是当读者知道主角的目标时。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时时在心中盘旋着这些疑问:“主角能达成他的目标吗?在过程中他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最后这将会如何改变他?”一旦读者们被激发出好奇心,一​​股“想要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事”的强烈欲望(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在多巴胺的作用下,读者便只能往下翻页、不停地往下翻页——

    ……

    我们最关注的,不过是别人内心的挣扎。我们渴望看见别人内心挣扎。

    其实,深入了解后,我们可以得知,激发读者好奇心的,并不完全是冲突本身,反而是“主角要遇到这事该怎么办、他会有什么反应?”由于主角和主角的目标让读者能预期后续发展——深知这些冲突会对他有不妙的影响,因此替他焦虑不已。 冲突折磨了主角,而主角将遭受到的折磨却折磨了读者,这才是所谓的悬念——情节的冲突悬念有意义的原因。

    由此可知,好奇心,是读者被故事吸引,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关键,而读者的“同理心”在故事中对其“好奇心”有着不小的影响。此外,“主角的目标”在两者之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不过,这篇文太长了,我们下次再谈。

    总而言之,我们学到了,必须尽快让读者和主角碰面,最好第一段就能遇见他。

    小结

    对于一个小说作者来说,故事是一场论证的旅程。

    普莱斯(WT Price)在1908年的《剧本架构与戏剧原则之分析》(The Analysis of Play Construction and Dramatic Principle)中提出,故事写作的基底是“命题”,是一个“简短、合理的声明或推论,要用整个戏剧的全部动作来说明。”

    我将这个“命题”,理解为“假设”,而我们在故事中发展的情节,则是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为真”

    小说作者,请记住,你的目标,除了证明自己在故事中的假设,就是把读者带进“绝对状态”

    这是催眠术里的词汇。当催眠师完全掌控,让催眠对象进入“绝对状态”时,他要他学鸭叫,那人就马上呱呱呱。小说作者的任务,就是把读者吸引进绝对状态,让他们像是真的活在小说世界里,真实世界反而消失无踪。在这里,读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感受著书中人物的痛苦,满脑子书中人的想法,并且参与他的决定。

    正如《超棒小说再进化》说的,进入这种状态的读者,会深陷其中,你想要引他分神,往往必须摇晃他,才能引起他的注意。 “嘿,查理!把书放下!吃晚饭了!喂!你聋了吗?”

    身为读者,我们永远愿意像睡美人被纺锤吸引那般,即便有“危险”,仍义无反顾地奔向这场让人着迷的,“虚构的梦境”。这也正是故事的美丽之处。

    参考文献:

    • 《大小说家如何唬你》
    • 《超棒小说这样写》
    • 《超棒小说再进化》
    • 《故事的解剖》
    • 《故事写作大师班》

    Changelog:

    • 2018-09-24 完成初稿,首发于简书。

    这一次的分享就到此为止,感谢大家阅读。如果您曾被我的文字打动,请关注我。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我。如果不方便打赏,没关系 ^_^ , 请帮我按个❤,好吗?如果更够帮我分享,就更感谢您了!

    最后,温馨提醒您:

    • 以上的言论仅代表我的个人见解和观点,如果有其他不同的意见,请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如果我有说错、不适当的地方,也请大家热心留言,帮我指出和纠正,谢谢!
    • 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转发请告知,有好东西跟朋友们分享,再次感谢各位阅读!祝您阅文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者,你该认清“故事”是什么样的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y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