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up子木读书分享,get到的点是“倾听”。倾听别人,重视别人的欲望和需求,在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两三个决定性问题。
一直觉得性格温柔的我是朋友圈中一个受欢迎的“倾听者”,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在和别人交谈时寥寥数语就结束谈话了。可能真的我只是一个倾听者,从来没有关注过朋友或家人在诉说给我听得时候,他们的话语背后是想要什么,有什么欲望和需求,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也让我想到了,同样作为妈妈。有些妈妈可以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而有些妈妈却怎么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因为在听完孩子的叙述之后,妈妈根本对他们的话不加理会,只是觉得我抽出了时间听你说了呀。我知道了,就是这么回事,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瞧吧,这就是我们有些妈妈的认知。听了就代表了解了,知道了。这是大错特错,倾听别人说话时一定先要全神贯注的听,要抓住别人表达的信息的重点,在听得时候要想人家能那么信任你的给你说,肯定是希望你能提供给他/她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作为一个看客,一笑了之,或者拍拍肩膀说“都是这样”,你想想对方该多失望呢。就像假如孩子考试没考试,回来很诚恳的告诉了你原因,那他是想听到你的鼓励或者告诉他下次该怎么做题,平时该怎么学习,他是在求方法。而不是想让父母批评他,训斥他,更不是想要一顿骂。所以,我们在倾听任何一个人说话或者表达时,一定要知道对方的欲望和需求,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时,要耐心,更要抓住重点去引导。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会听话的倾听者。在亲子教育中耐心倾听孩子,抓住重点,帮助孩子解决困惑。这才是倾听,你get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