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有没有看完,问就是没有,但不妨碍对它的喜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07298/edc9fbbeaf4f5268.png)
如果你可以逃离眼前的桎梏,能确保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吗?
十几岁那时候,不知天高地厚,对这问题的答案脱口而出。后来越往下走,阅历和人生经验比之前更为深厚,反倒对当初的选择有所犹豫。
艾丽丝•门罗的《传家之物》,一书中收录的《逃离》,就是这样一个试图探讨逃离和自由的故事,她提供了一个不怎么令人愉悦的结尾,试图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
说起艾丽丝•门罗,大概很多人不太知晓,尽管她在晚年,2013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就连写《使女的故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都对她盛赞不止,“在当代英语文坛,艾丽丝·门罗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在这些作家之间,她的名字也备受尊崇”。
《传家之物》中收录的所有小说,都由门罗亲自编选。这些小说包括她本人真实的经历,也有虚构的故事,场景多发生在小镇和小镇之间。
她明白自己写作时喷涌而出的灵感,也知晓偶尔的不尽人意,所以她把自己的真诚和好看的故事,倾尽全力放进《传家之物》这本书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07298/cc15b15f2663d95d.jpg)
对于门罗的读者来说,大家对她的意见也都是两极分化。喜欢的人,喜欢得爱不释手;厌恶的人,厌恶得嗤之以鼻。
如果你特别喜欢情节刺激,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那门罗的作品,可能跟你有缘无分。
门罗笔下的作品,从来都不靠情节取胜。她好像只是面对面跟你聊天,说的都是大家身边随时发生的经历,但是如果你真是热爱生活的人,应该能在她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突然捕捉到平凡琐碎的生活下,那些从来不曾停歇的暗流涌动。
卡拉是《逃离》中的女主人公,她似乎最有理由逃离。
不止作为家庭主妇,要清理马厩喂马,做日常家务。还要给学骑马的孩子们上课,一对一辅导,这是他们一家重要经济来源。
还要忍受丈夫克拉克,每天对她的厌恶和无视,大声嚷嚷之后不见效果,就开始冷暴力。
再想回头,已经没有退路。
跟克拉克恋爱那会,她瞧不起父母,甚至是家里的厨具。天还没亮偷溜出来,跟随克拉克驾着破车出走。向父母宣布独立,她在信上说,“我一直想过更真实的生活。这一点我知道你们都永远不会懂”。
有些委屈,又说不出来什么,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卡拉更想不通的是,明明牵着从前那个男人的手,还是清楚听到什么东西破碎的声音。
欲望的潮汐褪去,推着两人再往前走的,大概就只剩平凡琐碎,却又不得不维持的生活。
卡拉在邻居西尔维亚的帮助下,试图逃离眼前的生活,但这场逃离一开始就已经失败。
离家越来越远的车上,卡拉目睹眼前的美景,想的居然要和丈夫分享,如果当初搬家也在这样的地方,那就太好了。她还担心接下来住宿的问题,找工作的问题,生活的问题。
那个瞬间她才意识到,有丈夫在的地方,她知道不想要怎样的生活,想要自由。
真的拥有“自由”以后,卡拉发觉她的反抗和自由是和丈夫连在一起的,已经习惯的一切突然消失,远比追求不到的自由,要令人心痛。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07298/01ecafb77b59ca6f.png)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流行的时候,很多被工作打压的年轻人,心潮澎湃得想要效仿。
以自己素来的性格,以为自己也会是潮流中的一员。但那时确实没有很心动,是因为我知道出走简单,但清楚要抵达的目的地更重要。
眼下突然给我自由,我不怎么知道要去哪里,舒服差不多一周,无聊就会找上我了。
就像《逃离》的卡拉一样,她短暂出走以后,一回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然后盯着无穷的远方,感受到体内的刺痛,但学会了抵住了那份诱惑。
在想好要去哪里之前,好好呆在原地,终于不再想着逃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