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至,又到了“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的品新茗时节。看着杯中翻滚的绿茶,它洗尽古今人不倦,承载了几千年的茶文化。
清茗厚史茶最早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神龙时代,《神农本草》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的记载,当时茶是作为药来食用或饮用。
清茗厚史真正饮茶之风盛起、茶文化广泛传播是在唐代。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至天子,下迄黎民,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皇室的嗜茶喜好导致王公贵族们争相效仿。帝都长安也汇萃了大量的茶界绅士文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说、以茶会友。唐代饮茶诗中最有名的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舒,四碗领轻汗,平生不平事,绝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二腑习习清风生。”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更有“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等等大量的茶语佳作流传于今。
清茗厚史唐朝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深厚的饮茶风气,与陆羽写成《茶经》有关,《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茶叶诸方面的经验,并大力提倡饮茶,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
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唐代的煎茶法用的是饼茶,饼茶须经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清茗厚史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建茶中的白茶为最佳。尤其是加工精细的饼茶(龙凤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凤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
宋代饮茶的主要方法是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的煎茶法更讲究,包括炙茶、碾罗、候汤、枥盏、点茶等一套工序。宋徽宗赵佶写的《大观茶论》,详细记载了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以及斗茶风俗等。
清茗厚史宋代的斗茶主要是评比调茶技术和茶之优劣。斗茶时先将饼茶碾碎,置于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入碗。茶末与水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筅是打茶的工具,水冲入茶碗中,需要用茶筅拼命用力打击,就会慢慢出现泡沫,茶的优劣,以泡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沫桲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称为“咬盏”。茶人以此较胜负,胜者如将士凯旋,败者如降将垂首。非常有趣。
清茗厚史饮茶之风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寒的君主,有和老百姓一样用散茶的经历,于是颁布诏书:“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从此贡茶以散茶的方式出现,团茶等行茶逐渐萎缩,而蒸青、炒青的散茶最终成为茶叶的主要形式。从此,宋元时期的斗茶之风逐渐衰退,穷工极巧的饼茶被散茶所取代,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烹宋点也变革成用沸水直接冲泡的清饮法。
清茗厚史清代时,无论是茶叶茶具,还是冲泡茶叶的方式,大多和现代相似,六大茶类齐全。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渊源流长,长期的品茶过程中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历史将这一杯杯香茗传承下来,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传递着礼仪、友谊、清雅和自然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