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华文明不是固态静止的,而是不断升级迭代,是中国道路的历史结晶和升华。
中华文明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在旧石器时代,东亚人群已经形成了一些文化的特质。在从满天星斗向多元一体格局和社会复杂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更多的特质。
比如,王巍认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社会复杂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以农为本,重视农桑;从以玉为美,到以玉显贵;神性动物龙的发明和膜拜;重视血缘,尊崇祖先;讲究礼仪,强调秩序;崇尚和合,和而不同等特质,这些都成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基因。
刘庆柱认为,自史前就产生的“中和”基因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孙庆伟认为,重瓣花朵式超稳定结构、理性化与人文化的文明路径和家国一体的文明进程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比较重要的文化基因。
韩建业认为,8000至5000年,中华文明存在北方、中原和东方三种起源模式。至夏代为代表的中原国家出现,可以总结为:整体思维、天人合一;祖先崇拜、以人为本;追求秩序、稳定执中;有容乃大、和谐共存;勤劳坚毅、自强不息;以农为本、稳定内敛。
高大伦总结出中华文明钟爱三足器、以玉为美、敬畏神龙和日中金乌神话传说四个特征。
总之,从史前至商周时代,中华大地的先民培育了水稻粟黍等农作物,发明了丝绸、漆器、原始瓷等独特产品和复合陶范铸铜、夯筑、榫卯木构建筑等技术,创造了器用为礼、金石为乐、美玉为神、圣兽为龙、数序为秩、钺戈为兵、象形为文等文化特质,形成了敬天法祖、天人合一、家国一体、崇文重史、奉中守正、和合有容、务实灵活等核心价值观。之后,中国历史发生了四次明显的转变,即商周之变,秦汉之变,唐宋之变和古今之变。每次变革都是中华民族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而做出的调适。正因为有这些调整,中华文明随之更新迭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内容,中华文明得以以崭新的姿态始终巍然傲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