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拉进一个微信群,名字是某某大学某某学院小队,谁把我拉进去的呢?我再仔细看,原来是久未见面的同学。自从他去了英国,几乎就很少联系了,而建群的目的是他要回国呆一段时间,于是着急同学们聚会,尤其在济南的同学们。
群里有78个人,看样子我是最后被拉进群的,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同学在张罗这个事情,而回国的同学我是知道的,他文文静静的,应该已经是教授,自然不用费心张罗这个,喊声最大的同学是最早加入华为的一批,做销售的,从英国去了非洲,听说在欧洲也呆了一段时间,现在早应该财务自由了,十年前他就已经在群里炫耀自己的大本干废了轮子。
我看到共享出来的聊天记录,自然做销售的同学话最多,里面事无巨细的列出来来由,和人物,把78个同学的名字都点了一遍,我看了两遍没有我。我就自顾自地生气起来了,这也不把我当回事,然后看到群里,一行系统生成的小字,某某邀请进群,在群里的还有某某某,我就意识到原来自己是最后一个进群的,最后一个呗被想起来的人,愤怒减轻了不少,但是一股寂寥又升腾起来。
原来我在有些人的朋友圈里,是可有可无的。
一想到自己可无,再加上自己一事无成,就更加自惭形愧,我本意不想参加什么聚会,现在反而更不想去了。一面是自己久久隔离在社交圈之外,即使在工作中,也极少参见聚餐了,我好像把自己封闭起来,见到人反而紧张,见到桌子和电脑却更加亲切,如果在人和桌子电脑间做个选择,答案至于我是毫无疑问的。二是,我总善于联想,脑海中不自觉地就勾勒出聚会的画面,78人围坐在酒桌前,我前面是教授,左面是教授,右边是研究院,还有个不缺钱的大款,唯独我一人要钱钱没有,要身份身份也没有,自己孤零零地坐在桌子的一角,陪着笑脸说些可有可无的话。
我甚至想去参加一下也无妨,自己自然有自己的价值,就继续想象自己鼓足了架势,跟教授和富翁周旋,但是我哪里有谈资去磨嘴皮子,而且本来就觉得低人一等,游离在成功阶层之外,心里更是没有底气,就一股脑歇下气来。
还是不参加了,群里没有几个人回复消息,说的最多的自然还是那个销售,主人公也只是客客气气地,还是之前大学的感觉,文雅。
如果单独见面,还去吗,至少我心里他还是那个他,但是久违联系,这几十年,早就应该是陌生的他了。
见面又该说些什么,而且免不了送些东西,又该送些什么东西好,这些问题太费脑筋,碰到这些人情送往,我就更加不愿去想他了,又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神龛里,自诩为世外高人,不那么粗俗地看世界,我几乎就下了决定不去。
还是可以见一见,因为那时候他还成我为青木堂堂主,而且他学时渊博,整天抱着书,他老婆还是法学院的,笑起来有两个酒窝,那些事情在脑中飘,很美好但更想看一张张褪了色的旧相片。
还是不去了,去了我会紧张的说不出话,而说不出话,可能就把本来就不怎么紧密的细线跟砍断了,以后就彻底没有联系的可能。
嗯,那就不去吧,至少他们还是想象中的样子,而我在有些人脑里可有可无,在有些人脑里也许还是原来的样子,原来就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