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入园季刷抖音的时候,有个热门视频让我捧腹半天:一个爸爸送女儿入幼儿园后,在返程的路上痛哭流涕。当他拿起手机汇报给奶奶孩子情况的时候,母子两个人隔着电话再次抱头痛哭……
大老爷们因为女儿入园多次哽咽,很反差萌,也很现实。再配上旁边一群家长送娃入园的那些“蹲点”图,越发让人感到好笑。
但这仅仅因为我们是看客。说实话,一开始我也看不起这样和孩子黏黏糊糊的父母,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迅猛——我家大树在姥姥的强烈建议下要在4月入园了!
当我办完入园手续,拿到孩子被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大树要在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里,和非常陌生的人打交道了。刚刚3岁的他在家一直扮演“霸道总裁”的角色,一言不合就大泪小泪的,他要如何处理他的幼儿园关系?
他会不会自己上厕所?会不会被排挤?会不会受到欺负?会不会被体罚?会不会心灵受到伤害,影响以后的生活……这些假设,一个连一个从脑海里飘过,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幼儿园”三个字,对我来说是抗拒的,令人崩溃的。
我试图用“孩子还小,让他上什么幼儿园”与我妈交涉,但被我妈一句话给怼了回来:“你儿子本身就不喜欢和人互动,还不送幼儿园和别的小孩待着,以后问题会不会更大?”理由强大,无可辩驳。我只好尝试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用积极的作法帮助孩子。我和大树进行沟通,给他描绘幼儿园生活的美好,描绘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乐。他似懂非懂,用一脸萌(懵)的表情看着我,我实在是笑不出来。
为了入园我们做了很多准备,训练如厕、让他有困难的时候向老师求救、让他自己快速吃饭……虽然效力很小。不瞒你们说,我还不如视频里那个痛哭流涕的爸爸呢。大树还没真正进入幼儿园,我就已经哭了好几次。每次我妈都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看着我,问:是你要去幼儿园吗?
4月1日,大树正式入园了,而我也因为害怕泪洒现场上热搜,选择了逃避,完美错过了这重要的时刻。
上班路上,我的想象力空前活跃,一路想象着大树的哭闹不止,害怕接到我老公和我妈的电话,一场悲情离别戏在我大脑里上演得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还没到公司,我妈就发来微信,现场直播了大树的真实状况。当发现爸爸和姥姥不再继续陪同的时候,他还是哭了出来,但不一会儿就被教室里的积木吸引,开始玩起来,越玩越投入,之后没有再哭闹。那一刻我这心里呀,又是安慰,又是失落。我妈直播完毕,还不失时机地做了犀利点评:“看看,你儿子比我闺女强!”
第二天比第一天还要顺利,大树咧了几下嘴,但到底没有哭。第三天,他已经很配合校医的检查,自己快乐地走进幼儿园了。不到一周,大树就非常适应幼儿园的节奏和生活,每天都会出于各种理由,迫不及待地离开家,要去看他的静静老师和小同学们。我当初的脆弱,仿佛玩笑一般,被孩子的适应能力衬托得毫无道理。
我开始陷入思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当我们希望孩子不要掉进坑里的时候,可能孩子只是把它当成小猪佩奇的泥坑,玩得不亦乐乎。我们总是单方面地认为孩子是弱小的,是需要我们保护的,是一定比我们差的。就如孩子入园一样,分离焦虑更多的来自父母,而非孩子本身。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虽然跌跌撞撞,但终究是会渐行渐远的。行走需要在行走中学会,独立也必是在独立中养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我,追逐梦想,而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放手,期待并守望,为他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放手,你怎么知道孩子原来这么勇敢?
不放手,你怎么知道孩子的世界也可以很大?
不放手,你怎么知道孩子能够走向多远的未来?
《音乐涂鸦乐园》就是这样一档节目,家长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发现,用自己的手、眼、心去认知世界。它可以是一段新奇的世界之旅,也可以是一片酷炫的潮流天空,还可以是一次美妙的律动体验……这里没有父母的焦虑和催促,没有教师的评判和说教,更多的是孩子自由的审美和表达,色彩是他们的眼睛,音乐是他们的语言,舞蹈是他们的生活,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向着梦想前进!
你能想象到吗?这正是一群学龄前的孩子,是你为之忧心忡忡的那群孩子~
每周一至周四17:30—17:45,嘉佳卡通卫视,所有焦虑的父母,去看看孩子的世界吧!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他们到底有多棒,成长得有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