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练琴,什么才是真正的练习目的?

练琴,什么才是真正的练习目的?

作者: 宛与洛乐器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11:05 被阅读0次

当你的练习,完全是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开始时,而不是受他人与外力的影响才开始,说明练琴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你的一个习惯。

习惯是无需思考,无需依靠意志力的行为。

这样,你的练琴便会非常容易持续下去,而且很难被“中断”。

摆脱各种各样的顾虑,先让自己练起来,是最重要的。

因为自己“不动”起来,再好的练习方法也派不上用场。

更不会形成自己的演奏技术与经验。

和“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一样,练琴光看不练,光听不练,光想不练,依然学不会演奏乐器。

把同一风格,或相近风格的作品,整理到一起进行练习,看起来是练习的内容多了,所花费的时间也长了。

其实这反而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做法。

因为在这样的同一“主题”下,学琴者可以充分感受作品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的练习“视角”给“拓宽”了。

多花费一些时间,却多练了那么多的作品,还对这一流派,这一演奏风格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很多学琴者都被“细节”这个词给骗了。

认为自己的演奏技术想要变得高超,则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这样认为本身并没有错,但这有一个前提。

你的演奏技术,首先要先达到比较扎实的程度,才可以谈细节。

有些学琴者,还未练出“系统”的演奏技术,便开始“死磕”作品中的那些技巧符号。

即使用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练出来的效果依然不理想。

这就是缺少“基本盘”的缘故,直接越过“完成”,去追寻“完美”了。

比起“只想不练”,“只练不想”更令人感到遗憾。

“只想不练”,从一开始就放弃练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都记不得自己还有想学一门乐器的冲动了。

“只练不想”,是已经“跑”在学习乐器的“路上”,由于面前有“大坑”,或者是其它的“障碍物”,过不去了,无解,只好选择放弃。

事实上,你都不愿走近一些,看看“坑”的“深浅”,也不愿意思考一下,能否“翻越”这些“障碍物”。

练琴有无目的性,是区别“刻意练习”与“随意练习”的根本。

目的性一般分为短期目的,中期目的以及长期目的。

其中短期目的,有着最具体、最强烈的目的性,也能为“刻意练习”产生最好的效果。

中期、长期的目的,因为受“时间段”的影响,其目的性不如短期的具体与明确,相当于仅有“大方向”上的指导。

“刻意练习”的效果,自然不及短期目的。

你只在那里“闷头”练习,只想把书上写的,别人教的,一直重复下去就行了,却从不愿意边练边思考。

这样的话,一个小“坑”便能吓退自己。

每天只有15到30分钟的练琴时间,看似某一次的练习,练不了啥内容,自己的演奏技术,在这一次练习结束后,也并无明显的提高。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们的练习目的,并不在此。

真正的目的是,在日复一日的持续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的练习习惯,轻松“开启”每一次的练习。

所以某一次的练习看不出来效果,一点也不要在意。

效果都在后面,越往后越明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练琴,什么才是真正的练习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nv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