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看灵隐寺

再看灵隐寺

作者: 白米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7-02 22:49 被阅读0次

    杭州无疑是感人的,我越来越喜欢杭州是近年的事。再谈灵隐寺,而且谈的离题三千里,却不是我的所愿。

    但我这个肯定算不上高头讲章,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就是——自己消遣的文字,时髦的说法,自言自语消费自己,就懒得取合适的名字,搞得好像真的一样在写文章,教化别人一般。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灵隐寺和钱塘潮,都是浙江不可多得的名胜,所谓“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早有说法。当然,这也不过是我随手抄来的,这样的诗篇,我们写不出来,互联网的今天,抄是方便的。不过,我真实的意思是,对于名胜,这类修饰和夸张很常见,且我,一向认为词人夸张总是卖力,南方的文人不及北人豪迈,所以极力做夸张状。

    风景不过是风景,关键是人文,风景和名胜勾连,一向如此。

    声名复杂的张大千大师和杭州结缘,应该是风景,但和灵隐寺结缘,应该和风景无关,因为一开始想的可能是出家,出家还看风景么?仔细想想也不一定,尘缘难断,不知几许,吸金的佛界时不时出点事情,也不独独这几年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是弘一法师,见过繁华,了得了尘缘。

    据说张大千最终决定,做个出家的在家人,不如做个在家的出家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灵隐寺挂单期间,从《灵隐寺志》《云林寺志》《云林寺续志》以及其他佛门的文献中,惊异地发现:“那些大德高僧比世俗还要世俗,贪嗔爱痴之心,比世俗还要强烈;攀龙附凤之术,比世俗还要高明。”

    佛法森严,等级鲜明,方丈、首院、首座一个不缺,众生平等,还有长幼之叙,师弟叔侄伯祖兄,一样不缺,呼应响亮。

    一样的权力机构,一样的上有权威管理,下有做小伏低。

    这种观察的通约性比善男信女一味的顶礼膜拜有深度多了,这是名士眼光,可以效仿。

    当然,按照有些传说,当时托钵云游的时候,没少受欺负,所以深刻感知,不但穷人做不得,穷和尚一样做不得。大千先生一生揽财有术,未必不与此有关。能看出堂皇殿宇之间的世俗人生百态,也未必与此无关。

    刘宅宅的考证:“四尺国画的价格基本徘徊在8000万上下,连一张肉麻兮兮的偷情小字条,都曾经拍出860万人民币的离谱天价”。一方面说明资本的畸形追捧到了什么程度,一方面说明,张老先生悟的通透,行之有效。

    宋之问说: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待入天台路,应该是诗人的目眩神迷。

    这句诗不如“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那样名动江湖,想来因为相对平淡。诗意也有点难解,度石桥,到底只是过去,还是超度?或许是前者,以为神仙境界,有点虚幻,可以理解;但如果竟然认为点石成金,那就迷的可笑了。

    世间风景一边独好,似乎超然物外,但是,世间哪有真正超然的所在,即使大雄宝殿巍峨,一半求名利,一半求庇护。如何能超然?

    附录宋之问《灵隐寺》一首: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看灵隐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pz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