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鹰的无情

作者: 3721e057ea8d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09:20 被阅读5次

    从古至今,秃鹰就很喜欢战争,而且这种战争经常发生在同类之间。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战争,它们从来不过多地解释这些,只会互相攻讦,极力主张自己的正当性,声明交恶的都是对方,战争就是这样发生的。 秃鹰虽然长著一张可怕的面,但受伤还是会流血,悲伤的时候还是会流泪。那么为什么秃鹰还是要交战呢?血和泪水究竟还要流多久?——洞君

    前言

    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秃鹰)

    美国象征着秃鹰,相当于我们中国象征着 “龙”,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当然美国有美国的说法!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国鸟的国家。白头雕最早出现于美国的旗帜上是在独立战争期间。 

    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并决定新生的美国必须有一个特殊的国徽。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北美洲特有的白头海雕作为美国的国鸟,并把这种鸟作为国徽图案的主体。白头雕外观美丽、性情凶猛,头上有丰满的羽毛,它的最大特点是两头白,即白头白尾。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United States),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是937.3万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为983.4万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人口3.2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美国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相继移民至此。 

    18世纪前,英国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

    1775年,爆发了美国人民反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13个殖民地独立。1787年通过美国宪法,成立联邦制国家。

    1861年~1865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亚伯拉罕·林肯领导北方的自由州战胜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国从此结束了“一国两制”,开始全面实行自由资本主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803年~1959年间通过购买和战争的手段领土不断扩张。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取得胜利,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

    01

    美国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也是一个传奇的国家,立国两百多年就能有今天地步,实在是不简单。

    1776年,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经过几年的战争,1783年,英国迫于压力承认美国独立,并把13个州以外及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给了美国,美国当时领土达到了230万平方公里。美国站稳脚跟后,开始了它扩展领土的时期,美国主要靠的就是买和抢!

    1800年,由于当时的法国,正在集中兵力和欧洲国家争霸,急需要大量资金来整备军队。但是,又害怕英国和美国抢占法国在美洲的殖民地,所以法国以1500万元的价格把在美洲的殖民地贱卖给了美国,美国一下子就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2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这下真赚发了。

    到了1808年,西班牙控制的殖民地佛罗里达被美国移民入侵,当地的美国居民占了百分之九十之多。

    西班牙无力去防守美洲的殖民地,无奈之下只好以500万元的低价将佛罗里达卖给了美国。美国又轻易获得15万平方公里领土。当时的美国也算是一个领土广阔的大国了,但是它还是不知足!

    1846年美国随便编撰了一个理由侵略侵墨西哥,攻占了包括加利福尼亚在内的大片土地。由于墨西哥的战败,美国象征性地支付1500万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在内的多达140万平方公里领土。没过多又逼迫着墨西哥以1000万元价格把美墨边境近10万平方公里领土卖给美国。

    1856年由于俄国在战争中元气大伤,无力管辖那么多领土,沙皇决心卖掉这块荒芜的领土。俄国人和英国人还有法国人都有仇,所以确定把土地卖给美国。最后,美国以720万元的价格购买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

    1859年美国通过策反与威胁的方式从英国手中得到了俄勒冈,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1897年,美国通过不断的移民渗透和通商来扶持亲美势力并操纵公投强行将夏威夷吞并。

    1845年,墨西哥的德克萨斯主动加入美国,成为了美国的一个州。

    至此美国最终形成了今天拥有9百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领土。

    当时,美国还想吞并面加拿大,可惜受到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的强力干涉,否则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将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国家。 

    02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上最早的居民。早在公元25000年至10000年前,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的文明。其后,亚欧大陆上陆续曾有来客偶然间造访这片热土,包括北欧维京人、爱尔兰人甚至中国人,都有过探寻美洲大陆的远航。

    然而15世纪末,随着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文明受到了灭顶之灾。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些对“黄金遍地”的印度和中国满怀着憧憬的欧洲殖民者随后蜂拥前来。西班牙、法国、荷兰等国先后在此探险和移民,而最终在北美势力大张的,却是后发制人的英国。

    英国的清教徒为躲避英国教会宗教迫害而纷纷迁徙至此。

    1607到1733年,这120年的时间里,英国人共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这13个殖民地,按政治模式分为三种:

    1,自治殖民地,是移民自建的,由殖民地议会推选产生总督。

    2,皇家殖民地,是英王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由英王任命总督,并遴选知名人士组成参事会作为立法和司法机构。

    3,业主殖民地,是英王赐封的殖民地,由受封的宠臣或功臣指派总督。

    无论是哪一种,英国的管理都是趋于表面化的,各殖民地都需要依赖于自我管理,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权。

    由于它们是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的移民建立的政权,在少有等级制度、封建传统等历史惯性桎梏的条件下,它们无论是在选举范围、选举资格等方面,都较之英国大为民主。代表个各殖民地居民利益的议会从一开始就与总督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争取到了相当大的权力。

    而按经济成分,又可以分为三种:

    1,北部4个殖民地(马萨诸塞、罗德艾兰、新罕不什尔、康涅狄格)合称新英格兰,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2,中部4个殖民地(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和特拉华)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3,南部5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盛行种植园奴隶制,从非洲输入了大量的黑奴。

    不管怎么说,北美英属殖民地当时的社会情况可谓是非常复杂,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矛盾、种植园奴隶主和黑奴之间的矛盾、南北方不同经济模式的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英国殖民当局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等。

    而宗主国英国,对各殖民地的剥削、压迫性殖民政策,使此一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北美殖民地,是大英日不落第一帝国的核心之所在。作为英国发展本国工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宗主国英国不可能让北美发展独立经济,必须限制其自主贸易,加强其对英国经济的依赖。

    然而北美13个殖民地的经济,到18世纪时已经大为发展,其木材业、酿酒业、制铁业和纺织业已经可以与英国一较高下。北美成为英国对外贸易中仅次于欧洲的贸易对象,英帝国1/3的船运都在美欧之间往返。

    此时的大英帝国可谓如日中天。

    1754-1763年,欧洲列强为争夺霸权而大打出手,史称“七年战争”,英国成为了最大赢家,将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收入囊中。但同时,战争也导致英国政府债台高筑。为此,英国开始强化对殖民地的掠夺,以弥补亏空。

    《印花税法》和《驻兵法案》的出台,点燃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1765年,9个英属殖民地代表在纽约召开大会,明确提出“殖民地人民应当与英国本土人民享有同等的天赋权利和自由!”

    北美殖民地人民云集响应,开始了此起彼伏的起义活动。

    英国政府被迫让步,相继撤销了《印花税法》和《汤森法案》,但保留了征收茶税的条款。此举未能平息殖民地人民的怒气,反而将矛盾集中于茶税上。

    在全球急剧扩张、积极谋求世界霸权的大英帝国,突然发现自己摊子铺得太大,有些应接不暇了。

    此时东印度公司弊病丛生,已经濒临破产。而将印度视为帝国命脉的英国政府,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通过《茶叶法》,允许东印度公司向北美出口茶叶。此举引发北美人民强烈抵制,1773年12月16日,发生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当局大为震怒,颁布强制性法令制裁波士顿港。但这反而是起到了反效果,大部分地方议会纷纷摆脱总督控制,使殖民地权力机构趋于瓦解。

    1774年9月,来自12个殖民地(除佐治亚)的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实现了大联合,并于10月14日通过了《权利宣言》,强调“无代表不纳税”,宣布断绝与英国一切输入、输出与消费关系。

    英国政府随即采取措施镇压“叛乱”。而列克星敦的地方民兵的反抗战斗,打响了“闻名全世界”的第一枪,发出了全民武装起义的信号。独立战争由此揭幕。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建议各殖民地建立新政府以取代殖民当局。其后通过了军事决议案,组建正规军队(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但此次大陆会议并没有明确宣布独立,因为此时各殖民地的亲英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反而是英国政府强硬的“平叛”态度,将这些温和派逼成了反抗派。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提出了“自由、平等和独立”口号,正式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宗主国,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1775年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打了8年之久。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英国的“死对头”也纷纷加入这场战争之中,使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美法联军最终击败英军。

    直到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03

    从大英帝国的桎梏下获得了解放的美利坚合众国,在建国伊始不过是个一穷二白的空壳子。然而它独立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轰轰烈烈地对外扩张运动中,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拓殖,实现了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从而为百年霸业打下了牢固的地基。

    首先是在北美大陆上,1800年至1860年,以大西洋西岸13个殖民地的初始版图为起点,迅速向西向南扩张。史称“西进运动”。

    趁着欧洲列强深陷拿破仑战争泥潭之机,美国通过巧取豪夺获得了西部土地的所有权,随后“拓荒者”们一路向西,从英国人和印第安人那里掠夺土地及其资源。1848年又通过战争,割去了墨西哥近一半的领土。

    领土的急剧扩张,带来了劳动力的西移,西部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金矿 )、适宜耕作的肥沃土地吸引着数以百万的移民去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于是也全面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布局和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促进了美国农业实现机械化大生产的进程,带动了交通运事业的革命,为其实现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但是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驱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运动,是印第安民族的一部血泪史。侥幸从原始殖民活动中生存下来的印第安原住民们,在白人们新一轮的殖民浪潮中遭遇了惨无人道的屠灭,能生存下来的也被迫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土地,迁往所谓的“保留地”。

    此时的美洲大陆上,西班牙与葡萄牙当年辛苦创建的殖民体系已然日趋瓦解,拉美各国独立运动已然不可遏制。而欧洲列强此时正忙于拿破仑战争,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已无暇顾及西半球殖民地。

    美国看准了时机,意图利用自己“近水楼台”的地利条件,抢先填补美洲的权力真空。

    在此一背景下,“门罗主义”应运而生。

    1803年拿破仑战争爆发,美国人为报在独立战争中法国的力援之恩,联合法国对英实施贸易禁运,美英再次交恶,随即导致了1812年-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

    战争中美国损失惨重,首都一半都化为灰烬。战后美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对外政策,从此开始将孤立主义奉行为主流思想——美国想要与欧洲从乱局中脱身。

    而英法之间的世纪大战,也使拉美各国独立运动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英国人不希望看到法国在吞并西班牙之后,将其前殖民地纳入控制范围。这一点与美国人一拍即合——因为真正急不可耐地想向拉美下手的,正是将其视作自家后院的美国。

    为此,英美联合提出了反对欧洲干涉拉美独立的建议。

    结合以上问题的影响,1823年12月2日,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单独提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声明,此一政策即被称为“门罗主义”。其基本原则有3点:

    1,是不再殖民原则。即美国反对今后欧洲任何列强再把美洲大陆已获独立的国家视为殖民对象,要求其不在西半球殖民。

    不过冠冕堂皇的辞藻之下并非是对拉美前殖民地人民真正的同情,它并不是旨在反对当时既存的殖民制度或体系,也不为保护美洲新独立国家,而是怕列强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体系瓦解后重新夺取地盘——掣肘美国的领土扩张!

    因此美国此时一边高喊反对殖民,一边疯狂地对外扩张。

    2,是“不干涉”原则。一方面不允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另一方面也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对于欧洲列强在美洲现存的殖民地,同样不卷入其纷争,将其政府看做是合法的。

    这实际上是对“孤立主义”政策的发展,但这同样是空喊口号。当拉美国家面临欧洲威胁向美国求援之际,它从来没有运用不干涉原则站过队。

    3,是“美洲体系”原则,认为美洲和欧洲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欧洲国家不应将其政治制度伸张到西半球。呼吁“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不过这种主张背后的核心意思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其目的是阻止和进一步排斥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使美洲与欧洲“脱离接触”,从而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扫清道路。

    所以美国人的政治口号从来看不到什么真话,在那些冠冕堂皇的普适性主义原则的背后,是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出鞘的血淋淋的屠刀。

    门罗主义的提出,实际上为美国争夺西半球的霸权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准备。

    04

    独立战争之后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步入暂且看作是一个暂时联合体——由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的国家。

    南北方各行其道。

    美国的重要工业基本全部集中于东北部地区。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北方政府为保护新兴工商业发展,防止外贸竞争而主张实行关税保护。

    美国的南方则始终保存着殖民地经济的性质,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黑人奴隶在种植园中从事苦力劳动。而殖民地经济仍然严重依赖向英国输出棉花等工业原料,因而种植园主们强烈要求降低关税、贸易自由。

    南北方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使其渐行渐远。

    美国建国后迫不及待的领土扩张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

    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参议院系由每州派出两名代表组成。故而在“西进运动”中,北方的资本家和南方的奴隶主都渴望以自己的模式在新扩张的领土上建立更多的州。西部新成立的州究竟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直接决定南北方在参议院的席位比例,决定了谁能掌握国会控制权,决定了谁掌握对联邦政府的控制力。

    1854年国会在南方奴隶主的压力下通过法案,规定新州的奴隶制问题由该州居民自己决定。法案刚一通过,奴隶主武装便冲进堪萨斯州,企图以武力强迫新州居民接受奴隶制。成千上万的农民则从北方赶到予以英勇抗击,双方冲突持续了半年之久,史称“堪萨斯内战”,解开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序幕。

    1860年,代表北方的共和党领袖林肯赢得了总统大选,这成为引燃内战的导火索。

    林肯尚未就职,南方奴隶主就发动了叛乱。11个州成立南方同盟,推举杰弗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定都里士满,与联邦政府分庭抗礼。

    1861年3月4日,林肯正式宣誓就职。他一再向奴隶主妥协,在奴隶问题上主张“限制”而非“废除”,以维护联邦统一,但并未取得效果。于是4月15日,林肯政府不得不宣布南方各州为叛乱州,南北内战从此开始。

    战争初期,虽然从人力、财力、物力来看北方都具备优势,但其战和不定,仍然试图以妥协促统一,致使其在战争爆发后措手不及,未能作充分的战争准备和动员,因而在军事上一败再败,首都华盛顿都几乎失守。

    南方则蓄谋叛乱已久,军事准备充分,又有罗伯特·李这样的优秀指挥官;南部人民惯于户外生活和骑射,稍加训练即为善战的士兵,且为本土作战,更加英法的外部支持,因此势如破竹。

    面对危局,林肯不得不下决心进行体制革命。

    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从法律上保障西部的拓殖者们的土地所有权,从而争取到西部农民们的热烈支持,使其纷纷入伍。

    9月22日,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所有叛乱州的奴隶都成为自由人,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军队。这成为南北战争中的重大转折点,等于将南方数百万黑人变成了同盟军。

    于是从1863年开始,战局倒向联邦军,1865年4月3日,里士满被联邦军占领。6天后,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残部投降,延续四年之久的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

    然而南方奴隶主对林肯却恨之入骨。就在内战结束后的第五天,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被刺杀。

    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此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崛起的基础。 

    05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得西方有两个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其实力直逼世界霸主英国,这就是美利坚和德意志。

    随着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两国生产与资本集中迅速发展,庞大的经济力量逐渐集中到实力雄厚的大资本家手中,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于是它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将视野投向国外,寻求能够推动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殖民地。

    然而放眼于全球,此时亚非美各大洲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毕了。

    怎么办呢?去抢呗!

    从地缘上考虑,在美国的殖民扩张之路上,拉美国家和太平洋诸岛首当其冲。而此前这些地方,正是在盛极一时的西班牙帝国治下。

    大为萎缩的西班牙海外帝国,此时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保留了一些关键性殖民据点,主要包括美洲的古巴、波多黎各及太平洋上的菲律宾、马利安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等五块殖民地。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古巴和菲律宾。前者是“加勒比海的明珠”、墨西哥湾的咽喉,也是美国向拉美扩张的跳板;后者则是东亚南洋诸岛中最大的群岛,为南太平洋之锁钥,是“到中国的垫脚石”。

    为染指拉美和中国,此两地美国都志在必得。

    1890年,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认为制海权是国家实力的关键,由制海权的民族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

    唯有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才能实现世界霸权。因此美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制海权的基础上。这为美国的扩张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于是,借口支持古巴民族独立运动,美国舆论开始煽风点火,极其民众反西班牙的情绪。

    1898年2月,被派往古巴“保护侨民的”美国军舰“缅因号”爆炸沉没,美国借此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

    4月底,美国亚洲舰队从香港起锚,潜入菲律宾突袭西班牙舰队;5月,美国大西洋舰队将西班牙军封锁于古巴圣地亚哥港,7月全歼之。正常战争实际上一共只进行了三个月。

    在法国斡旋下,美西两国和谈罢战,西班牙放弃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并让与美国。

    随后美国继续在太平洋进行殖民扩张。

    1903年又策划了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继而从其手中夺得运河开挖权并“永久租借”该运河。

    于是,美国的海外殖民体系已基本完成。

    06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划分为两大阵营火拼。此时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乐于置身战场之外,坐收渔翁之利,借机对欧洲进行军火买卖和资本输出。

    1917年,美国不失时机地对德宣战,从而促成战局优势倒向协约国一边。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大英日不落帝国也深受打击,中东、拉美和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进入一个高潮。

    而美国无疑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美国的经济得到有效的刺激,欧洲资本和人才流向美国,美国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繁荣,而且还清了外债,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从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国,彻底摆脱了欧洲资本的控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经济体,开始以世界领袖的姿态开始构建自己的霸权体系。

    美英法日等战胜国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国家得以重新瓜分世界,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但一战只是一纸“20年的停战和约”,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它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缺陷导致的供需严重不匹配(产能过剩)造成的。

    各国应对危机的方法不一,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主义趁机泛滥。美国则在罗斯福新政下,通过社会救济、兴办大型公共工程等措施渡过了难关。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远隔重洋的美国再次坐山观虎斗,大发战争横财。

    美国人利用二战消化过剩的产能,才得以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在二战中,所有的参战国其实都在为美国过剩的产能买单。

    同时,由于战乱,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本纷纷涌向置身战火之外的美国,极大的促进了美国发展。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将美国拖入战争。美国令举世震惊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其在战争中化为一个巨大的军工厂,其生产的飞机、坦克、大炮、舰船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大战场。

    1945年8月6日,美国更是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原子弹,以核威慑迫使日本投降,也使为其谋求战后霸权打出了声威。

    二战结束后,整个欧洲化为一片残垣断壁,欧洲列强彻底衰落。此消彼长,美国成为西方领袖。

    美国通过精心构筑“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从而建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独尊地位。

    同时,由于大英帝国全面萎缩,而苏联则在对德战争的胜利鼓舞下臻于鼎盛,为了与“铁幕”后的世界对抗,美国拿起了接力棒,与之争夺世界霸权。

    世界进入二元对立的冷战时代。

    直到1991年末苏联解体,美国终于成为无可置疑的世界霸主、当世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霸权,能够持续多久呢?

    结语

    这世界绝非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友善、那么体贴温柔,相反的,没有力量的人如果不试图从考验中站起来的话,那么现实的无情总有一天会像盘旋的秃鹰一样,等著啃食我们因软弱而坏死的部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秃鹰的无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qd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