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峰笔记(2019.7.18):各位伙伴,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名人名言学管理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二、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出处。这句脍炙人口的话,出自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基罗》,蕴藏着高深的智慧,是罗曼罗兰对英雄的解读。这句话,曾经鼓舞和激励了无数人。每当遇到困难、挫折、不如意的时候,我就会默念它。
(二)罗曼·罗兰的作品对千千万万的人都起到了指导和激励作用。
傅雷的少年经历及感染浪漫派文学,对他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在游学期间,他先后到过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但“均未能平复狂躁之情绪。”但是,留法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傅雷读到了罗曼·罗兰写的一本小书《贝多芬》,“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
(三)罗曼·罗兰受到贝多芬精神的影响。
其实,罗曼·罗兰的这本《贝多芬》的产生,是罗曼·罗兰精神影响的结果。贝多芬具有令人动容的毅力,他的一生,都在不屈不挠与命运作斗争。贝多芬的一生,遭受了贫穷和残疾的打击。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据说他临终前,雷电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么。这一情景,更是被后人认为是贝多芬自己对这句名言的形象化。
罗曼.罗兰这样评价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贝多芬的精神从贝多芬的音乐和贝多芬的书信和晚年的记事本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
(四)罗曼罗兰的遭遇。
少年的罗曼罗兰一直是体弱多病的。而这对于一直溺爱他的双亲来讲,最好保护他的方法就是把小罗曼罗兰禁锢在家里。而这与他向往自然的天性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他回忆这段童年生活的时候,他用了“鼠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而这个“鼠笼”最大的弊端就是扼杀了小罗曼罗兰的“精神自由”。他无法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到田野间放牛牧羊,无法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嬉戏玩耍。而这竟导致了幼小的罗曼罗兰对生命和死亡的困惑和恐惧。很不幸,在罗曼罗兰五岁那年,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突然因为白喉症被夺去了生命。而这个事件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对罗曼罗兰更加严厉的“保护”,而妹妹的死亡也让幼小的罗曼罗兰无形中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惑。
后来,罗曼罗兰又遭受了婚姻的不幸,以及法国当局对他作品的嗤之以鼻。
(五)罗曼·罗兰与傅雷。当时的傅雷,遭遇的状况与罗曼罗兰颇为相似。故此,傅雷读到了罗曼·罗兰写的那本《贝多芬》后,便如“神光烛照”,感动得“不禁嚎啕大哭”了。
(六)操之在我,热爱生活。生活的真相就是充满了各种困境和挫折,这是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社会现象,但关键还是要靠个人主观努力,操之在我,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才能走出困境。其实,困境与挫折也是人生的财富,它能使人警醒,促人搏击,催人奋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