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作者: 余光_27f8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17:11 被阅读472次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文/阳舂白雪

    徐耀良是沙家浜镇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的家乡就是当年的沙家浜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36位伤病员曾在这里养伤,痊愈后重返战场。徐耀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成长,所以,他对家乡有着浓浓的感情。只不过当年新四军英雄们浴血奋战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而当硝烟散尽和平建设年代的民众在行进中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時候,历史使命呼唤他自觉地加入了探寻当年英雄足迹的行列,并挖掘和整理这方面的史料。几十年来,他执着地寻访和笔耕,在全国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作品3000多篇,并结集出版了《沙家浜演义》等10多部著作,始终不忘拿起“笔杆子”,传播沙家浜红色基因。

    与诗人王久辛合影 与中国散文诗协会副会长丁芒合影 与著名作家范小青合影 与著名作家王慧骐合影

    2007年8月,他参与接待了一批来访客人,得知来宾中有一位新四军老战士赵健的女儿赵以琼,听说赵健曾经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后,被沙家浜当地一户姓王的母女俩救起,伤愈归队时,女儿还送他一枚银元,后来在另一次战斗中,又负重伤,正是那枚银元档往了子弹,又一次救了赵健的生命。赵以琼说:这次来沙家浜,就是为了寻找救了自己父亲两次性命的恩人,却苦于年代久远,毫无线索。徐耀良深深地被被赵健的传奇经历打动,心里产生了要整理赵健事迹的冲动,就立即奔赴千里之外赵健家的所在地安徽霍邱县采集资料,一回到家就马上投入到资料整理之中。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他的一本连环画《芦荡情深》诞生了,同时,纪实文学《一块银元》发表在上海《大江南北》杂志上,情景剧《银元情》被沙家浜文工团搬上了舞台,还被拍摄了微电影《一块银元》。徐耀良总是把收集史料放在心上,一次去上海华山医院看病时,听说慕名已久的“扬帆冤案”的当事人扬帆就在华山路上,就第一时间去拜访了他。为了收集沙家浜36位新四军伤病员的事迹,他自费走访了伤病员中的夏光和吴之勤。为了了解伤病员叶诚忠、张世万的生平事迹,他专程采访了他们的通讯班长沈喜福和徐道明。同时,他还专程到苏北大丰劳改农场,提审了侵华日军占领横泾镇时的翻译吴三弟,抢救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他先后走访了145位健在的革命前辈,详细询问了他们当年所经历战斗的细枝末节,获得了日后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耀良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了诗文集《芦笛声声》、长篇小说《沙家浜演义》,作品集《在阿庆嫂的故乡》《近看沙家浜》《芦荡情深》《阿庆嫂传奇》《一世情缘》《聚焦沙家浜》等10多部著作。还参与编写了《沙家浜景区志》《毛晋/书文化的传播者》《沙家浜镇志》《精彩江苏沙家浜》等地情书13部。在“史料类”作品中,他的《沙家浜昨夜风云》获2005年中国作家创作成果奖,《沙家浜民间传说与旧闻轶事》在中国第九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获“入围奖”,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沙家浜演义》由上海文艺集团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15年8月,纪实文学《碧血芦荡》获全国征文优秀奖。此外,他还写戏剧、编山歌,由他创作的石湾山歌,在2012年长三角廉政山歌比赛中获特等奖,同年,徐耀良被批准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采访夏光 接受崔左夫赠书 与刘石安在一起 陪同中将高建国采访

    熟悉他的人都说:徐老师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就是喜欢写作。他身上有一股了不起的韧劲,正是凭着这股韧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智,毫无保留地投放在对于今人和后代具有启迪的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日以继夜地忙碌在笔耕之中。他不但写小说、散文,还写剧本、民歌、诗歌,而且都很精彩。有一年的一个秋天,徐耀良陪中央电视台两位记者,到沙家浜芦苇荡采风,他们登上船娘揺的小木船,当驶进芦苇荡时,记者突然要求徐耀良即兴创作一首《采菱歌》,他竟马上脱口而出,隨即由船娘拉腔拉调唱了起来,速度之快,文采之美,令两位记者赞叹不已,他们当即把这原生态的民歌录制成节目,在中央台15频道(音乐频道)中播出。同样,徐耀良的诗文,如最近出版的《余光吟唱》,文笔流暢,感情充沛,结构紧凑,朗朗上口,深受读者喜爱。徐耀良积极上进,他利用身处全国著名景区沙家浜的机会,广交文艺界的文人墨客,拜能者为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勤奋好学,平时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博览群书,他家中藏书颇多,被评为“常熟市十佳藏书家庭”之一。他老有所学,与时俱进,古稀之年还自学电脑,现在能熟练地打字、发邮件、上网。他看到别人用《简书》软件创作的文章,就立即上门求敎,很快学会了。从去年3月23日开始至今为止,已在网络上发表简书 476篇,共35万文字,分别有115篇文章入选《名人名篇》《文史钩沉》《散文隨笔》《典昕诗集》《以诗之名》《梨园春秋》《晚秋作物》《忘忧草》《游天下》等专集。

    徐耀良现已年逾古稀,且健康欠佳,但他牢记习近平主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教导,学习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小车不倒只管推!”他要用手中的笔,讴歌令人神往的故乡,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并为此奋斗终身!

    (作者系《姑苏夕阳红》常熟记者站站长)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sc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