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不是要否认事物本身的客观演动,而是要说事物演动的表现形态还得受制于我们对它的感知方式。具体的情形对于如下:
第一、由于我们的感知方式趋向于将对象的细微差别扩大化,所以我们总会把平滑渐进的动势误判为“飞跃”。譬如,用三棱镜将混合光区分成可见光谱,人类一般只能看出红(波长700~610纳米)、橙(610~590纳米)、黄(590~570纳米)、绿(570~500纳米)、青(500~460纳米)、蓝(460~440纳米)、紫(440~400纳米)等七色。这七种颜色在我们的主观感觉上是截然不同的,但实际上,各相邻色觉之间的波长纯属平滑过渡,断无任何一丝一毫的跨越或“飞跃”······
第二、由于我们只能借助于原始物态条件(如光子、波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等)来建立自身的精神神经生理系统,因此,不但是感性,而且是整个知性乃至理性系统也必须在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象在表象和概念上的区别······
第三、由于我们早把对原始微观条件的感受完全混同在切近宏观条件的感知之中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感知系统一开始就建立在缺乏或淘汰细微感受性的基础之上,这就导致我们很容易忽略或失察在基础层面上发生的微观演动和细小变化······
随笔:
“任何物质形态及其物质属性的改观,可能都是发生在粒子或原子的重新排列或结构微调基础上的。”延伸到日更学习上,每天的细小变化,都看似无变化,只有世俗上的金钱巨大变化,才能被外人感知到,以为他是突飞猛进,其实在他已经在变化多年了——每天、每月、每年他的认知都在进步,甚至认知进步实际上已经每年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金钱,只是这些金钱的增加在外人看来不够惊叹的级别而已。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赞美与批评之5:1的刻意练习:
昨天某人突然发现她和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前天以命令的方式来安排我的时间,我没有理她,昨天上午她终于改成以商量的方式来和我沟通,这点上看她进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