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读书简友广场
从杨志失纲谈认知高低

从杨志失纲谈认知高低

作者: ly20 | 来源:发表于2020-11-16 22:49 被阅读0次

    刚好这两天在教这课,有点感想,赶紧记下来,别过两天忘了。

    《水浒传》第16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塑造了一位时运不济、被迫落草的好汉形象。

    杨志其人,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先天基因优秀,自己又努力,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按说他的愿望“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应该不难实现,可是,就这么个出身名门、武艺高强的人偏偏命运多舛,八字背到了极点。

    他的倒霉经历颇具有传奇性,十个制使护送花石纲,偏他在黄河遇到风浪翻了船,九死一生遇赦逃难,途经梁山泊,和林冲不打不相识后,婉拒了王伦一起做土匪的请求,回东京想再就业,放下身段上下打点,银子花完却被高俅无情漠视,为生存卖祖传宝刀,偏遇到无赖牛二百般挑衅,他怒杀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幸遇伯乐梁中书委以重任,派他押送给梁岳父一一当朝太师蔡京的大礼生辰纲,结果运气差到极点的他,偏又被智多星吴用盯上,在眼皮底下智取了生辰纲,倒霉的他空有一身本领,想做的事一件没做成,最终落草为寇,抱憾终身!

    是杨志蠢吗?刚好相反,杨志为人精明能干心思缜密,否则也不会被梁中书委以重任,他没大张旗鼓,反而假扮客商智藏行踪,为的不引人注目,接着他智变时间,一反常态,早晚凉快休息,午间正热出行,又放弃笔直官道,专挑那偏静崎岖的小路走⋯⋯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行走江湖多年的杨志是经验丰富的。

    那么,小心谨慎的他为什么后来失败了呢?

    市面上教辅大多把杨志失纲归结为他性格暴躁,急功近利,才导致和内部挑担军汉矛盾重重,最终被计高一筹的晁吴等拿下,于是,我问学生:"杨志怎样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他要对军汉好点,不能动不动非打即骂。"

    "他跟军汉们说清楚原因,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应该坚持不让买酒,始终保持警惕"

    孩子们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七嘴八舌,众说纷纭。

    "那是不是杨志改了脾气就不失纲了?他该怎样改呢?用什么方法让军汉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孩子们先认真地想了想,随即笑了:"改了也没用,吴用技高一筹,算尽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杨志就算好言相劝,众军汉也不会听他的,他们身份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

    这时候,下课铃响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下了课就各忙各的转移注意力了,剩我意犹未尽陷入沉思:

    是呀,且不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算杨志不打不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众军汉听他的吗?听得懂吗?或者说懂了按他说的做吗?

    庄子《秋水》有篇大家都知道的寓言叫"坐井观天"。除了讽刺目光短浅,还告诉我们认知范围不同决定思维高低各异,理解能力是向下兼容、向上隔绝的,就比如井边的小鸟能明白井底的青蛙看不到整个天空的局限性,但青蛙根本就无从想象与理解小鸟所说的天空,当然,天外有天,大鹏展翅目光所及,又远非小鸟可比了。

    那么可否这样说,人只有在相同相近的认知圈子里才能互相理解,才会有真实的或纠结纷缠或和谐愉快的来来往往。

    也就是说,不同经历不同认知不同维度的人很难达到同频共振。如果一个维度比自己高很多的人让自己产生如沐春风的舒适感,那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对方是你的亲人,二是排除假恶丑的情况下,对方是个真正的君子,修养是真的很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也许有人会说:"想想想,想那么多干嘛?人就这一辈子,开心一天是一天,干嘛没事浪费脑细胞⋯⋯"

    对对对,你说的,我完全同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杨志失纲谈认知高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tp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