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你内心有这些防御吗?

你内心有这些防御吗?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2-13 13:56 被阅读0次

    前文说到了,常见的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幻觉、投射性指责、泛灵论、去生命化、反向形成、外化、攻击性转向自身、分隔、凝缩、白日梦、搪塞、退行、升华、诱惑攻击者、合理化、理智化、本能化、穷思竭虑、自我功能的抑制等等。

    自我防御机制是在不同心理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如果你看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这本书,你会看到他在书中把101种心理防御机制按照阶段列得非常清楚,口预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青春期等等。

    越是早期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就越原始,水平也就越低,最早的三个防御原始防御是投射、内摄和幻觉,它们理解起来很简单。

    越往后,防御机制就越复杂,有的理解起来也很不容易。

    武老师在做咨询时,有这样一个发现,那些问题非常重的人理解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治疗起来就很难,例如精神病患者和人格障碍患者。

    相反,神经症患者,他们病的好像不重,但他们的心灵像是有一个无比复杂的迷宫,理解起来真是不容易。

    所以人是很有意思的动物,真的要从先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回归到简单。

    问答一

    问:武老师,我不明白“抄后路”和自我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当我们遇到别人的入侵、控制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对方的自我防御机制在起作用,然后不要跟随对方陷入争执,而是直接点破他的真实目的,也就是对方的防御重点,是这个意思吗?

    但是这个方法不能滥用,只有严重被入侵时才能当大招放出来?

    答:我们了解人性,了解自我防御机制,有时是为了更好地对待别人,有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所以“抄后路”这样的事,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为了什么。如果一直在“抄后路”那应该是很容易让关系陷入敌对或僵局。

    因为对方就在启用自我防御机制,防御自己不愉快情感,而你不断点破他,破坏他的防御,让他的不愉快情感不断涌出,只是这一件事,就足以影响你们的关系了。

    就武老师的个人经验而言,生活中“抄后路”这件事偶尔为之就好,别滥用。

    问答二

    问:把不好的情绪转移到意识以外,这些情绪就变成了潜意识,自身都觉知不到了,以保护我们的ego正常运行。

    那抑郁症是移除不好的情绪的防御机制出现问题了,还是不恰当打开潜意识的开关出现问题了?这很难辨别吧。

    答:自我防御机制把不愉快情感关闭到潜意识中,这并不意味着不愉快的情感消失了,它只是在头脑中意识不到或者不容易意识到,但仍然在发挥的作用,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

    抑郁症就是把对别人的愤怒转向了自身,这时一个人容易自责,而没有意识到这本来就是对别人的愤怒。所以你看,愤怒这份不愉快情感并没有消失。

    问答三

    问:可以这么理解,那些患有抑郁症或者对生活很绝望、麻木不仁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自我防御系统崩塌或太弱?

    而那些乐天派的人是因为自我防御系统很好,阻隔了很多不好不愉快的事物。所以他们相比普通人更快乐积极?

    答:武老师认为,可以这么说,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人,他们的自我防御体系不够有效,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比较原始。

    所以,很多精神分析师认为,精神分析就是在不断升级一个人的防御机制。

    问答四

    问:防御过滤后,男人容易剩下想法,女人余下情感;于是男人习惯用逻辑想法、女人用情绪感觉来进行分裂、否认和投射,影响到好与坏的分类及分裂,并影响投射的对象选择。

    这样觉知练习时,是不是能互补,让男人多练习感知情感,女人多练习回溯想法,是不是会有帮助?

    答:武老师认为这是会有帮助的。

    生命会用更有力量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整合,这个方式就是理性的男人受感性的女人吸引,感性的女人受理性的男人吸引,这样有差异的男女更容易爱上彼此。

    理性的男人,常常认为自己喜欢同样理性的女人,但谈恋爱时,他们会发现,自己身不由己会受感性女人的强烈吸引。

    武老师认为这种身不由己,也是潜意识在支配他们,荣格有个非常棒的理论来诠释这个问题,他说,每个人都有显人格与阴影。

    男人的显人格是理性,而他们的阴影叫阿尼玛,也就是“女性原型”是感性;女人的显性人格是感性,而他们的阴影叫阿尼玛斯,也就是“男性原型”。

    人陷入爱河时,都是被符合自己内在的原型所吸引。爱上一个人,是为了完成显人格与阴影的整合,最终一个男人身上兼备了理性与感性,一个女人兼备了感性与理性。

    这并不容易,只是通过觉知完成,爱情,是更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问答五

    问:今天的关于隔离的理论让我深有感触,因为当我回忆起童年家庭时,似乎所有的细节都历历在目,当时脸上的泪水和鼻子出血,混合在一起时的味道都能回忆起来。

    但面对这个场景却没有感觉,只是以一种自己都觉得冷漠的态度在旁观,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我现在的生活中。

    当某一个场景又唤起童年回忆时,有时就会进入那种状态,完全屏蔽了感情的因素,以一种冷漠旁观的态度来应对或者完全不投入。

    这种情况虽然我有所阻止,但仍不能松动这层防御上的坚冰,这时我是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想办法直接去破开冰层呢?还是想办法去慢慢消融这些冷漠的自我防御呢?

    答:首先,谢谢你敞开你的故事,武老师认为这是典型的隔离。

    当然最好是去破冰,但别急,要慢慢来。这份冷漠会比你想象的复杂,而冷漠下的不愉快情感也会比你想象的复杂。

    如果能够找一位资深的咨询师来帮你,那会是很好的事情。

    问答六

    问:文章中提到:“让人承认他的坏,有时需要借助法律、司法机关的力量。”这是在用“超我”修正“自我”吗?

    答:一个太坏的人,意味着他的本我在以破坏性方式涌出,而他的超我是缺损的,这时,就需要一个外在的超我去限制他、压制他,而法律和司法机关等强力部门,就是一个外在的超我。

    问答七

    问:内摄而后投射,是动态循环吗?在理想情况下,通过这样的循环可以达到稳固的知行合一的状态吗?投射性认同与内摄认同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到底是先投射,还是先内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实际上,这两者并不存在一个简单的先后,可能是先投射而后内摄,也可能是先内摄而后投射。

    具体到这篇文章中讲的,这位女士是先内摄了苛刻的父母,然后将他投射到领导和咨询师身上,而领导特别是咨询师修正了这个形象后,她在内摄进来,这时就改变了。

    但现实中也常常是,我们自动内摄了一个新形象,这会对我们内在已有的内在客体起到修正作用。

    在武老师的理解里,内摄一开始容易,而后会越来越难,投射变成主导。所以小孩子学习新东西非常快,而老人学新东西很难。

    问答八

    问:学习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是我不断认同其中的内容,并把它们不断吸纳到自己头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一切东西到自己头脑,无论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是认同的过程。

    看了一下文中讲到的认同类型,貌似都对不上,学习过程中的认同,更多是一种想法或观点上的认同。

    认同想法和观点,不代表就简单的认同或理想化提出想法观点背后的那个人,也就是认同客体或认同客体的观点是两回事,是这样吗?

    答:武老师春节后去了不丹旅行,在一同旅行的团友中,有一位是他的用户,订阅了专栏,记住了,简直所有他在专栏中的个人信息。

    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她既关注了观点也关注了他这个人,这时就有“与理想形象或客体认同”的部分。对于更多用户来说,主要是认同他传播的观点,然后来认识自己。

    关于不能用理论来完美解释一个现象,那是因为理论总是不完美的,所以布莱克曼也说,虽然他说了101种心灵防御机制,但远远还没有穷尽,而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干脆说,几乎一切都是防御。

    问答九

    问:通过冥想练习获得“对痛苦的承受力”和自我保护机制的“隔离”,似乎同样都是能觉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却不会陷入痛苦之中。

    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如何区分哪种是“让痛苦流动带来的解脱”,哪种是“隔离导致的麻木”呢?

    答: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隔离意味着你隔离了感受,而留下了认知。

    认知是符号系统,而感受是存在实体,所以隔离意味着你在符号系统上留下记号,但离开了存在本身。

    通过冥想碰触感受时,我们会深入感受,全然拥抱感受,而因为我们一直处于中正状态,一直都有一份中正的觉知存在。

    所以会发现,哪怕再痛苦的感受,也没有把我们淹没,相反,因为觉知之光照亮痛苦后,黑色能量就会变成白色生命力。

    冥想时,我们强调“流动而不成为”,就是不被感受卷走,一直有一份旁观者的觉知存在。

    这时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感受的流动是什么,而旁观者意味着的觉知又是什么。武老师的看法是感受的流动就是“我”,而觉知就是“你”。

    所以这个时候还是有“我”和“你”的分别存在,但随着觉知之光不断照亮一个又一个的黑色能量,最终黑色能量全然被照亮时,“我”和“你”就会消失,感受和觉知就会消失,这时就会进入合一。

    武老师有幸进入过这种状态,觉得那是一种全意识状态,语言的确没法描绘它。

    比昂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说法:“无欲无忆,终极现实”。意思是,人一旦体验到终极现实,就可以既没有指向未来的欲望,也没有指向过去的记忆。

    思考

    奥斯卡金像奖颁布,今年最火的两部影片,其中一部是《寄生者》,另一部就是《小丑》。

    《小丑》告诉我,在善与恶之间,你可以选择去努力照亮,也可以选择随之沉沦。不管怎样,你都是有选择权的。

    天文学有第一性原理,军事理论中有指挥官原则。也就是一件事情,一段关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关系的质量?

    关系的稳定,在关系中保护自己,还是善待他人,还是其他?所以要明白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决定用哪种策略。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关系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内心有这些防御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yk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