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答案就在决策损失思维模型。
一场博弈只有胜利和失败两种情况吗。
不。还有一个情况叫,不败。
孙子兵法云:“不败在己,可胜在敌。”
胜利,我不能完全掌控,因为敌人的实力是影响胜利的变量。但是,我不败于敌人,却是我可以掌控的。看看我们当年的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打不过,我跑就是了,虽然没赢,但也没输。
所以,行动之前先观察、判断、决策,收集足够信息,看清损失,看清边界在哪里,就可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再见机而动,寻求胜利。这就是决策损失思维模型。
运用在对利润的预估上。
收获-付出=利润
现实中,你获得的利润往往没有想象中的多,问题就出在了对收获和付出的误判上。
1,对一件事情成败的预估过于乐观。夸大了结果的收益。
比如,新开的餐馆总会高估营业额。
2,对所付出的成本预估不足。
比如,一个项目开始前你预估1个月能完成,但往往都会逾期,预算也往往会超出。
这一来一回,就降低了,甚至没有了利润,造成亏损。
应对成本预估不足的方法:
运用机会成本思维,把你放弃的机会,利益,也就是你损失的成本罗列出来。让你理性的看待损失。
要从3个纬度来评估:
1,数量纬度。损失的数量是否对你造成很大影响。要把损失控制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
2,概率纬度。损失的概率有多大。大于50%就要谨慎对待。
3,时间纬度。不要只看短期损失,要把时间线拉长,综合评估。
应对过度乐观的方法:
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意见来让自己更客观地评估规划。外部意见没有利益的束缚,会更中立的看待事件,会给出更理性的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