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4小时,第八届奶业大会暨2017中国奶业展览会即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个会议是本年度奶业最重要的一次盛会,也是奶业的晴雨表,新思维、新技术往往都是通过这个会推广与发布。针对行业三四年来的低迷,业内专家与牛人更多从减本增效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案与对策,出发点是不错的。但我认为:消费者对中国奶业的信任缺失、行业标准的缺位是中国奶业现状的罪魁祸首。
十一年前也是发生在南京的一起案例引发的社会争议至今仍令人时时提及,这就是“彭宇案”,是关于扶摔倒老人致罪的案子,案子本身虽然双方乃至官方都讳莫若深,证据缺失情况下谁对谁错也不是社会热议的焦点。焦点在于判案的标准和判案导致的后遗症。判决书的判案依据两次提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否决被告扶人做好事是“根据社会情理”来推理判断,把严肃的法律“世俗化”,缺失的证据依靠日常生活经验来推理,这是本案引发争议的关键所在。这个案件导致的后遗症就是无人敢扶摔倒者!河南几天前一位行人因第一次被车撞倒无人敢扶导致第二次惨遭碾压致死就是一个明证。
奶业的今天就是“彭宇案”后遗症的翻版,打开涉及奶业的社会新闻,不是“大头娃娃”就是“三聚氰胺”,即使有对中国奶产品的褒扬也认为是广告软文,曾经实施的食品安全免检制度情况下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使对政府的信任产生动摇。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国产优质奶退避三舍,潜台词就是“我凭什么相信你的奶是安全的优质奶?”是的,除了乳企和农业部门还有谁愿意为中国优质奶站台?谁为中国优质奶做背书?中国的优质奶是否有了国家标准?是否有了应对“劣币驱逐良币”的尚方宝剑?几天前,我邀请南京当地知名主持人做“我为中国优质奶代言”的形象大使却吃了闭门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年初的新年感悟我曾经讲过:消费信心积弱,舆论媒体泼污,牛人自说自话。中国奶业在隔山打牛,使半天劲狠狠打向了空气。与民生不在一个频道上,站在产业链顶端下不来,无法接地气是奶业困境的根源。
人倒了扶不扶是个社会问题,根源却不在社会大众;优质奶喝不喝是个社会问题,根源同样不在社会大众。有人为垃圾奶大开绿灯,就会混淆奶质标准,就会让消费者失去判断依据。4月11日,中国奶业协会高鸿宾会长在飞鹤乳业成果发布会上直指国人购买进口牛奶的怪象,“保质期一年的进口牛奶还能喝?那是垃圾!”可你去超市里,却有许许多多的这类奶在销售。这是什么问题?这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是非曲直的标准,结果就是乱象!结果就是冷漠旁观任由路人摔倒遭二次碾压死亡!
一个判决书让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成了奢侈品,一次食品安全事故让一个行业背上了如同原罪的黑锅!三岁小孩都会背的“人之初,性本善”现在演绎成了“性本恶”,从性本恶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个世界就没有了信任与美好,残存的良知与人性也会泯灭。
改变这一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法律的健全、制度的完善、良知的呼唤。我们可以做、能做到的就是大声喊:
“我为中国优质奶代言!”
2017年6月15日于金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