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无戒老师第四课《从点子到完整文章的创作思路分析与写作方法》,非常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如何把碎片信息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总结老师所讲的每个要点,我发现从点子到完整作品,只需做到这三步,就能顺利完成一部作品。
1,梳理思路,为文章确定方向
在写文章之前,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片段,它们零散地出现在脑海中,就像摆了一地的积木让我们无从下手。那么,梳理思路,为文章先确定好方向尤为重要。
这个方向就是文章的文体、主题以及我们的价值观等。有了这个方向,在筛选素材时就会有目标。只需调取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应用在文中即可。
比如我们春节期间朋友聚会,想写一篇有关聚会的感想,那就先确定文体,如散文、故事,小说、观点文等,确定了文体,我们才能根据文体特点去呈现我们的文章。
如果想写散文,只需呈现聚会过程中自己的一个心路历程,想写观点文,那就要写出聚会给你的启发,我们必须总结出的某个观点,然后加以论证。
确定文体后,我们再确定文章主题,也就是自己的价值观,根据主题筛选与之相关的素材。
这些东西整理完毕后就要认真考虑自己的价值观了,价值观是否与读者达到共鸣、共情?是否能够给予读者有用的价值?
所有这些都是写文之前的方向,在正式动笔之前,只有先把方向明确再去动笔,才不至于把文章写成四不像。
2,整理素材,好文章择优录取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恰到好处的素材会是文章观点的点睛之笔。
好的素材能让自己的观点更加明确,论证也更加有力。而不合适的素材,就成了画蛇添足,不仅起不到论证作用,还会让文章质量黯然失色。
所以,整理素材,好文章选用素材一定要合适的择优录取才行。那么,如何整理素材呢?
一般情况下,首先审核素材的观点与文章观点是否匹配,要选择与文章主题有关的素材。
比如我们想写一篇观点为读书有用的文章,就要选择一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或者读书带来的积极影响的素材,当然也可以是反面素材,因为不读书致使人生遇到各种的困难,凡是这种观点素材都可采用。
素材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熟悉的普通人故事。名人案例,可能影响面会广一些,但因为是名人,难免会让人有距离感。
身边的案例则因为接地气,有时候反而会让人感到亲切,因此,这类素材也能在文章中发挥不可小窥的作用。
3,修改打磨。让文章呈现最高水平
文章不厌百回改。叶圣陶老先生就曾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文章刚刚写出来,往往会有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耐心打磨,反复修改,直到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让自己的文章以自己的最高水平呈现给读者。
修改文章一般从六个方面着手:字、词、句、段、结构、点睛之笔。先从细节开始,如标点符号,错别字等。
尤其是“的地得”的使用,措辞也要力求精准,段落合理分配,结构必须完整,逻辑必须清晰。文章中的金句也不能忽视,金句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会给文章增色加分。
小结
一篇文章的完成就是一个加工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加工过程,最后产出成品,每一步都有一定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再零散的点子也能组装出完整作品。
关于如何把点子写成完整文章的三个步骤,你学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