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538487/4913b8658cd6a2c8.jpg)
一得走了。
这么优秀、这么英俊、这么璀璨的一得走了。
3月15日,有网友爆料,在美国读大学的一得,于深夜自杀,年仅20岁。后来,老得的朋友圈,也证实了这个消息:
“儿子,愿你在天堂永恒……
爸爸永远爱你,永远与你同在。”
在《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的信中(一得的英文名是Dave),老得这样写道:
“从小,我尊重他,远胜过尊重自己。以致不时地与他转换角色,他当爸爸,我当儿子,由他作主,打理着家里的一切。记得他在12岁的时候,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说,‘爸爸,你要学会对我say no’。我回他,‘儿子,估计爸爸这辈子,是没办法学会这个了’。所以,他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老得用这样的方式,劝慰自己接受一得已经离开的事实。
这件事儿在互联网上发酵后,有人觉得讽刺,有人质疑老得,更多的人觉得惋惜。而我作为一个家中有娃的妈妈,我觉得老得特别不易,特别纯粹,特别伟大。他对一得所做的一切,从生活细节,到养育引领,我自问自己根本做不到这么细致,这么周全,这么完美。他对孩子无条件的信赖和接纳,换角色的体谅和尊重,毫无保留的真心和付出,我相信不少父母也望尘莫及。但是,作为一个家庭教育工作者,我还有一些疑问,想和更多父母探讨。
![](https://img.haomeiwen.com/i5538487/63eec4b0914a6514.jpg)
①那个优秀的孩子,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一得是一个灿若明星的优秀孩子。而这样的孩子却自杀了,外人眼中优秀自律、明媚上进的孩子,和真实的他自己之间,我想一定有着巨大的落差。我们也没法揣测,除了媒体报道中的事实,一得真实的内心是什么样子。以至于优秀的他,最后跌落到深渊里,成为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样子。
②媒体是把双刃剑,光芒的背面遮盖了那些不为人知的幽暗!
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我有个建议:为人父母,要敢于拒绝媒体的过度宣传和干扰。一方面,不少媒体习惯选择性报道,容易只说好的,不说坏的,片面地神化一个人;另一方面,孩子没有定型,很多事情言之过早,很容易授人以柄,也给孩子带来压力。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何种处境,都尽量避免利用媒体,消费家人。
我想我们更多父母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见识:
人性的弱点是虚荣和贪婪。面对光环和掌声,很多人都容易迷失在完美的假象里,忘记做回真实的自己。
③不要证明“我爱你”,而是爱在真实的关系里。
我看了很多一得和老得的部分资料,有一种微妙的感受,是老得太好了,太完美了,太贴心了,太细腻了。就连他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的名字,都是“一得他爹”,而不是他自己。他好像一直沉浸在“我是一个好爸爸”的概念里,特别在意“好爸爸”这个身份和荣耀。
媒体报道,3月5日凌晨,一得在美自杀。
3月6日,老得还在番禺举办“中国一得爹育儿交流公益讲座”。
主题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及意义”。
3月13日,老得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亲友育儿群里,给别的家长提供劝导和帮助。
这位坚强的父亲,以这样的方式疗伤,却让人看得心里五味杂陈:他失去了最爱的儿子,依然想当个最好的父亲。我们当然要争取当个好父母,但我们不能活在“当个好父母”的目标里,而忽略了这样一个真相:我们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证明自己好,而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好。如果我们做的一切,只是为向别人证明自己很好,而孩子感觉并不好,那只能说明我们活在自己的执念里,而没有看见孩子的感受和内心。为人父母,不要沉浸在“看看我多爱你”的证明里,而是活在真实的关系里。
④不要惊慌,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健康成长。
一得和老得的悲剧发生后,有人把问题归咎于单亲父母窒息的爱。我不这样认为,单亲家庭不是原罪,单亲父母也不是凶手。不管是父母健全的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孩子成长中都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何况,孩子与孩子的天性有很大差别,有的孩子天生敏感脆弱,有的孩子天生泼皮耐打;有的父母天天吵架,孩子依然学习很好,兀自长大;有的父母整日小心翼翼,孩子还是悲观绝望,跌落抑郁。一个孩子成年后,患上抑郁症,也不一定就是原生家庭的罪过。可能他遇到了很多事情,是父母没有经历和陪同的。因为,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
为人父母,我们不必在悲剧里过度反思。
只愿更多人从中看见这样的启迪:
不必当100分的父母,当80分的父母就很棒。
在宽容和接纳里,看见一个人,一个有缺点有优点、有脆弱有光芒的人。
知道那个人,不仅是我的孩子,还是他自己。
更知道:
爱不是如我所愿,而是如你所是。
这样就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