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武侠小说,或者影片中,常常有这样一段情景,一个非常想学习武功,想迅速练就一身高超武艺的人,多半是要经历一个非常痛苦和枯燥的过程。
比如在成龙的几部武侠电影中,成龙饰演的角色,经常是,从,扫地,挑水,砍柴,等等,生活中的活动,来培养成武功的基础。
扫地,看似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后来却成为了一个可以灵活运用手臂动作的武术基本功。
再比如挑水,少林寺中,挑水,水桶的底部是尖的,目的是,从打水到运水的整个过程中,不能休息,停放。练的是耐力,韧性。看似和武术套路或者实战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这恰恰是实战中最重要的,耐力的训练。也是人的精神耐力的养成。
说了几个例子,我其实还是想结合当今社会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现在孩子多半是补习班,不是说补习班好与坏,对与错,而是说,我们到底该让孩子补什么,学什么?
有的人会回答:“学知识,挣大钱,过上好日子”。可是什么是好日子,好日子的标准是什么?难道是用更多的物质来满足你,就算是过得好吗?
而我认为,我们不管怎么培养孩子,用什么方式培养孩子,我们最该教会孩子的是生存的能力,以及教会孩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
动物世界,大家都看过,可是,我想说,我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思考的是动物如何教会自己的后代学会捕猎,躲避危险。在动物界动物们教会幼崽的生活本领的方式非常简单,一个是尝试,一个是示范,仅此而已。反而是我们人类,处心积虑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教孩子这个,教孩子那个,让孩子丧失了本来有的求存天性。转而通过对外界不断的需求,来获得自己的生存方式。
很多家长都希望考大学,读博士,来获得好的生活,其实说白了,这些也都是为了满足今后孩子在物质生活上,过得好一些,然后就生存的方式而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匮乏的物质生活相比较,并没有什么不同。大都围绕,吃喝拉撒睡这几个行为习惯。
从孩子考大学这个结果来说,其实它是一种精神安慰,满足的不仅仅是家长的幻想,还有培养孩子的老师,他们这些人,通过一种自我欺骗,通过在培养孩子身上得到的感知结果,来判断自己的社会位置与社会分量。这其实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还有,老师或者领导,常常会这么说,“小王,我看好你”。其实我觉得,你看好,看不好,没什么意义,他依然是那样的活着,不会因为你看好了,或者看不好了,他的生存方式会有什么改变。唯一改变的,仅仅是你在这个被看好的人的,感知结果上的不同而已。对方的表象在不停的变化,你的感知结果也在不停的变化。所以我说,你的这种“看好”,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
回到最开始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我自己的思路是,鼓励孩子去有边界的接触世界。这里的边界,是只通过一些你能看到的预见,来指导孩子的成长过程。
而且我也鼓励孩子,去尝试。只有经历过得,才能使自己成长,并积累成自己的经验。千万别用我们成年人的经验去给孩子的未来,设立障碍,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障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的经验只能指导我们目前要做的,和做出同样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经验能提供更多的参考。但是并不能指导我们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
所以别再用你的经验告诫孩子,并不断地给孩子提醒,孩子的问题,有的时候需要自己尝试。
王东岳老师说过,社会是流变的,世界是流变的。如果能用经验过一辈子,那么世界就不会是不同的,而是我们始终都在原地不动的生存着。
所以,孩子的成长,想要培养成什么,你不确定,你唯一确定的,就是,你用什么方式培养孩子。
一个扫地的和尚都能武功高超,是因为培养他的师傅,只用一种方式训练。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一种方式。
那么你培养孩子,用什么方式呢?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请记住,一个是模仿,一个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接触有限的边界信息。什么是有限的边界信息,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就是,把信息设计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试错,去体验,去探索,去感知。然后,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你就要不断地扩大这个信息的边界范围,直到有一天突破边界,走向自己的生活。
以上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片段,匆忙之中写出来,不足之处,请留言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