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此书叙述了一位富有却又孤独的老头住在偏僻街区的伏盖公寓里,且住的是最上等的房间,但最后在两个女儿无限制的索取下,穷困潦倒,含恨而死。只有拉斯蒂涅为他料理后事,而两个女儿仍然享受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更衬高老头后半生的悲凉。
失败的父亲,失败的商人
高老头不仅是一名父亲,还是一位商人。作为父亲,对儿女的疼爱是源于血缘;作为商人,代表了资产阶级,财富的追寻者和主宰者。正是这两重身份的冲突,造就了这个人物的悲剧。身为父亲,他近乎荒谬的满足女儿们的要求,从一定层面上体现了父爱的崇高性,但他骨子里商人的秉性,无疑给这种给予注入了功利,拼命的将女儿们送入上流社会,满足女儿们的私欲,本质上其实只是一种风险投资,潜在的交易,为能获得长期的回报和给整个家族镀金。然而两个女儿反而无限度地悖于孝道的索取,导致了高老头的战略失败,家财散尽,荒凉死去,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覆灭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高老头的悲剧是社会性的悲剧。
人人被同化
拉蒂斯涅该人物本是有志青年,但在现实摧残下沦为野心家,这个角色本身带着普遍性,不免让人联想到在社会中大多数势单力薄却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反而在社会中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却被不择手段的资本家剥削,因此对现实残酷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种种期望也因此落空,心灵不免落下残疾,原则标准必然降低,真情也渐渐覆灭,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也会随着一个人权重比例的上升,而造成一种病毒性裂变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道德崩盘,铜臭遍处。这个人物的成长带着作者对社会未来的思考和担心。
金钱本身无错
好的文学作品必然具有永恒性,时代虽变迁,但人性总体不变,当代也有许多的高老头式的悲剧,辛苦养育的子女在老人临终时,为家产争得你死我活,血缘关系只不过是敛财的捷径。虽然这是少数,但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资本的争夺战是任何时代不变的主题,阶层固化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危机,拥有足够的资本才能在短期内实现阶层的跨越,夺得未来发展的先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无法抗拒这股时代之流,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这是资本作用于人心产生的副作用,这是不可避免的!看完这部作品后,我们更应该深思,如何去尽量避免这种被金钱腐蚀失却灵魂的社会性悲剧?在此我觉得人心会被金钱腐蚀,是金钱的错吗?并非如此,是我们的心灵免疫力不足。心病还得心药医治,我觉得这股心药便是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
有信仰的人,心灵是充实的,灵魂是丰满的。信仰是人类精神的向导,但此处的信仰并非特指宗教信仰,而是更大程面指一个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要把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以净化社会的风气,还要将凝聚一支支信仰共鸣体,这样才能信仰的力量才能辐射范围才会巨大,足以净化社会,抵挡而恶思想的侵袭,可信仰教育对某些人群来说知识口号式教育,并无拔根之效。唯有从小学教育开始再扩散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度薰养,持之以恒,如此方有突破性的变化,一个人的信仰才能慢慢养成。诸如当世的国学文化教育,感恩教育,公益活动等都是为了净化社会风气,安抚人心。
组织架构的改革
另外组织架构改革也是保护公平竞争,合理晋升的一种方式。从拉蒂斯涅这个角色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的创造力与活力被压制,如同今天企业中郁郁不得的有志者受庞大的架构和制度所束缚,凡有建设性的方案无法及时准确的跟决策者反应,定要通过逐个流程的审核。这其中还有受老员工的压榨,揣摩上级领导的心思等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整个机制近乎呆板和僵化,个人活力得不到释放,不免失去积极性,流失了人才,企业的发展便会慢慢停滞不前。激发个人与组织的活力,释放势能,是每个领导者的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此企业便是社会的缩影,组织架构改革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组织架构改革,剔除腐朽,彰显公平,激发个人活力使英雄有武之地,避免被逼“上梁山”。
总而言之,我们被时代被逼着前进,无法逆转,资本本身无错,拔除人性的劣根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