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以新课标下的大语文教学观为主导展开教学公开课。
每个学校每科推荐一名老师申报,我们学校语文李老师申报的。李老师下午让我帮他指导课。
备一堂课,真的让人绞尽脑汁,几天下来吃不好睡不好。
李老师选的是古诗《清明》,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引出古诗词,诗词是中国的骄傲。说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读出相应的古诗。
看到美丽的荷花,你会想到什么诗句?来到草原上,会想到什么诗句?春节我们会想到什么诗句?引出清明。
清明的代言诗是杜牧的诗。简介杜牧,让学生说说对杜牧的了解。
赏析古诗,清明的天气怎样?从哪里看出来?雨纷纷,是雨下的很大吗?大雪纷飞,指的是鹅毛大雪,那雨纷纷,那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连绵细雨,毛毛细雨,如毛如针。在这细雨绵绵的季节,撞上了清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欲断魂。魂魄悲伤的似乎和身体分离。
让学生读前两句体会诗人的心情。引出酒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李老师重点讲了牧童和杏花村,悲伤的情感,遇到活泼的牧童,清新艳丽的杏花,诗人有伤感有释怀。
李老师的课主题思想把握的还可以,语言精炼。
有的地方太过于罗嗦,开头讲了清明的习俗。讲完前两句,中间又讲了清明的习俗,两处重复。建议他删掉中间的部分。
清明这课,脱离了整个单元要求,课上的很孤立,没有进行课与课的融会贯通与衔接。
重点是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而学生真正体会到的不多,真正从读中悟到的不多。
看别人的课一目了然,能看到很多缺点,自己讲课的时候,则是当局者迷了。
告诉李老师,这只是我自己的建议,重点还是自己去设计整个思路,可以再多问问其他老师。
关于教学,我也有太多太多的迷茫。我喜欢和别人一起探讨关于如何教课,关于经常在课堂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上,我们其实只关注三块就可以了,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基础知识就是读书和识字,阅读就是在读中理解与感悟,作文就是把自己生活中所看所听所思,按一定顺序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重点培养阅读与作文,对于成绩稍差点的学生,重点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无论用什么方法去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时间长了慢慢的才能有所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