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唐诗东瀛奇遇记

唐诗东瀛奇遇记

作者: 天涯亭书童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17:09 被阅读0次

    晚年,风雨交织,清少纳言在竹屋中喃喃说道:  当年听物语的人都走了,现在又有新的人来听……也好,我还是继续讲物语罢。时间风霜,爱恨忽略,人在夜里轻轻地讲讲停停,她的唐诗人生似乎早注定了是向来痴,从此醉。

    菊花。古剑。酒。

    今宵梦回大唐。

    公元7世纪时,大唐帝国成为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许多国家纷纷派遣使节前来拜谒和学习,尤以日本为最。

    公元630至公元894年,在这一百六十四年里,为了使矮小的岛国迅速强大,日本先后派出13次遣唐使来到大唐学习,这些遣唐使带回去的唐物、典籍制度与唐诗令日本满朝倾倒,使团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巨大。

    而为了保证遣唐使团的出行圆满,日本朝廷更是不惜倾其所有。当时的日本人并未掌握专门的航海知识,但遣唐使与随行人员、船员在茫茫大海中历经海难与海盗的侵扰,为了不辱使命,也是殚精竭虑,出生入死。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奇观,日本国的这次壮举和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刚好相异成趣。

  公元653年,第二次遣唐使赴唐,为了提高安全系数,他们分为南路和北路两个船队在海上行驶,其中的南路船队120人遇到海风,仅有5人生还。公元659年,第四次遣唐使在南海附近全部遇难。公元733年,第九次遣唐使及随行共594人分乘四艘大船抵达大唐,当年7月,他们带领着早年的遣唐使一起回日本,并且带回了大量典籍和乐器,途中两艘船遇难,仅生还4人,辗转又回到大唐。

    这是文化的生死之旅,它超越了旅途的苦闷与萧索,当遣唐使们携带着大唐的“软实力”回到日本,那些飘逸着大唐芬芳的思想、典籍、器物让日本朝廷完全肯定了遣唐使计划的价值,至少在这两百年里,遣唐使就是振兴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天皇对完成使命的遣唐使甚至随行人员加官进爵,赏赐沙金和其他实物,并且宣布免除遣唐人员一切徭役,对继续留唐的人员予以丰厚的物质支援,对遭难的船只与人员予以追赠。随后,在盛大的佛声念祝、百官肃立与百姓祈祷中,神情庄严的送走又一批遣唐使。

    与此同时,遣唐使与水手们在完成国家事业之后,秘密展开了一场无伤大雅的文化营销,名为宫市。那些俊逸、清朗甚至飘逸的大唐器物、唐诗手抄本,成为天皇内宫的嫔妃与侍者们争相追逐的目标,权贵们不惜花费巨资来购得这些东西,成一时风尚。其中关于白居易诗歌的抄本在日本的价格被商贾炒到了“以百金易一篇”的地步,更令人惊讶的是,日本的宰相也跻身于买方市场,并且他能够在遇到一篇伪作时直觉地说出:这不是白居易的作品。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公元838年,官员腾防岳守在检查入境大唐船只时,发现了一套白居易的《白氏文集》,他随即将其呈献天皇,接下来,他获得了晋升。随后的数百年里,就连一些《全唐诗》中的二线诗人在日本也成了文化明星。至于白居易,日本朝野简直将其实视为明星中的文化英雄,完全盖过了李、杜的锋芒。日本家喻户晓的宫廷文学家清少纳言在她的作品《枕草子》中郑重提到“书还是要看《文集》”,这个文集就是指白居易的《白氏文集》;醍醐天皇写道: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醍醐天皇的皇子兼明亲王则尊称白居易为“白太保”,“太保”就是文曲星的意思。

    经过官方和民间商贾对唐诗的引进,从7世纪开始,日本即踏上了这个既是“诗化”又是“唐化”的文化趋向。唐诗作为唐朝文化的巅峰部分,受到日本贵族、文人的喜爱和模仿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对唐文化的引进是一种文化选择;而对唐诗的热爱更是一种文化的精细选择;至于对白居易的追捧,则完全陷入了更加细致的风格文化选择与审美品级文化选择的境地。某种意义上,文明的输出、接收机制以文化渠道最为直接,其中尤以诗歌、绘画、音乐最为感性而直观。

    而纵观文化交流史,像大唐与日本这样的文化输出、接收模式的效率,委实令人咋舌。当然,这一方面有赖于文化输出方的文化资源与“软实力”,另一方面又有赖于接收方的学习力和消化力。

    唐诗登陆日本后不久,日本本土的诗歌形式“和歌”受到了唐诗的涵化,开始风靡起一种“句题和歌”,即以唐诗的句子、意向为底蕴和主题,形式上仍沿用以往的“和歌”;日本官方开始在全国推行唐朝历法;朝野方面在建筑、风俗、服饰方面开始刻意学习大唐;弘仁九年的天皇敕书里出现这样的内容:所有人要学习大唐的跪拜之礼,但现在女人往往不执行,下个月开始,违者拘留;在政治生活方面,唐朝进士及第以及官员升迁的强请吃喝风,一度风靡日本官场,以致于清和天皇于公元866年下令,严禁吃喝铺张。

    再往后,这场文化引进完全成为了一场喜气洋洋的闹剧:公元818年,日本诗集《文华秀丽集》竟出现众多的日本诗人集体改名,一律按照唐朝诗人名的3字数量;天皇祭天时出现了大唐物品的贡品,导致了天皇在向上天膜拜以前必须先向大唐物品膜拜;一些遣唐使回国以后,干脆在神宫旁搭起帷帐,销售唐物,专门做内宫的生意。自唐诗登陆以后,这场“全盘唐化”的运动广泛触及到日本的政治生活与民众生活,从意识形态一直到日常起居,几无幸免。日本人的思维意识、审美习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文化引进差点演变为文化自宫,天皇于公元885年下令,严禁贵族私自购买唐物,但依然屡禁屡不止。这必然引起了日本的忧虑:一是文化引进必须要考虑吃得下还是吃不下的问题,二是要考虑会不会遭遇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问题,三是完全的兼收并蓄恐怕是不明智的。尤其是第三点特别惹人笑,唐朝传奇小说《全唐诗逸》在中土失传的一卷为《游仙窟》,全篇共有诗七十八首,写尽男女床第欢会之景,此书于唐代问世不久即因趣味低级、文辞卑下而散落荒野,这本书中国人都很少知晓,然而在日本却大受欢迎。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万叶集》中就有一些《游仙窟》的影子。日本的长者向下一辈教授《游仙窟》时,还要斋戒沐浴。当然,这也是一次有趣的文化变异,《游仙窟》进入《万叶集》之后,人们看到的不再是猥琐,而是一种传奇,气韵古雅。这又不值得发笑了。

    上述是日本的“唐化”开端,至于其“诗化”历程,则晚至了江户时代(公元1600年开始),日本读者醒悟到,读唐诗,最好是从李、杜开始。从公元7世纪的大唐开始到今天,这中间是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唐诗在日本首先是手抄本,接着历经意识形态、政治生活和审美与风俗,再后来是越来越多的现代版的《唐诗选》,我们可以解释为这就是文化传播,然而在我们认定唐诗影响了日本一千多年的此刻,我们读懂唐诗了吗?

    作为“唐化”和“诗化”的成功运营,清少纳言是一个典型。清少纳言曾经急切的祷告“我什么时候才能到京都去呢,京都有很多的《物语》啊,让我快些到京都去吧。”这个后来成为天皇的女官的文学家,选择了独自终老,把生活全部献给了唐诗和《物语》,她当时所期望读到的“物语”,就是混合着唐诗底蕴的日本传奇话本。

    晚年,风雨交织,清少纳言在竹屋中喃喃说道:当年听物语的人都走了,现在又有新的人来听……也好,我还是继续讲物语罢。时间风霜,爱恨忽略,人在夜里轻轻地讲讲停停,她的唐诗人生似乎早注定了是向来痴,从此醉。

相关文章

  • 唐诗东瀛奇遇记

    晚年,风雨交织,清少纳言在竹屋中喃喃说道: 当年听物语的人都走了,现在又有新的人来听……也好,我还是继续讲物语...

  • 豪哥东瀛奇遇记

    有段时间,豪哥和我下班同路,我们下了地铁2号线要步行十来分钟,再搭乘同一部公交车。这个故事就是在那段漫长下班途中,...

  • MC奇遇记(目录)

    一.MC奇遇记(一) 二.MC奇遇记(二) 三.MC奇遇记(三) 四.MC奇遇记(四) 五.MC奇遇记(五) 六....

  • [短篇]冰冰奇遇记(五)(完结)

    文/朵朵鱼 冰冰奇遇记(一)冰冰奇遇记(二)冰冰奇遇记(三)冰冰奇遇记(四) 瑜伽馆?不会吧,女魔头难道要练瑜伽?...

  • 东瀛

  • 东瀛

    有感 一衣带水睦邻邦,木槿花开曲阜乡。 传道东瀛千古事,孤帆沧海渡扶桑。

  • 心宁似君。

    奇遇记。

  • [短篇]冰冰奇遇记(四)

    文/朵朵鱼 冰冰奇遇记(一)冰冰奇遇记(二)冰冰奇遇记(三) “你手机怎么连微博都没有,太OUT了吧?” “你不知...

  • 袜子奇遇记(For Sock's Sake)  (2010-0

    袜子奇遇记(ForSock'sSake) (2010-06-27 22:57:43) 袜子奇遇记(For Sock...

  • 橡皮奇遇记

    橡皮奇遇记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东瀛奇遇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hf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