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章
>> 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只追求个人的、眼前的蝇头小利,其结果则是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能成就。
>> 真正的仁者有博大的宽恕之心,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在要求人家之前先严格要求自己,在原谅自己之前先原谅别人。他关怀鳏寡孤独,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是慈惠之心;别人的苦恼就是他的苦恼,他的快乐也是别人的快乐,这是恻隐之心。具有这种胸怀的人,一定不会妨碍别人的生活道路,而是让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营生,有快乐的家庭,这样的国家也一定是富强的国家。所以,真正的人道要具有宏大的悲天悯人的胸怀,是让天下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都能有生的快乐。所谓仁者无敌,能做到以上这些的才是真正的仁者,也才是真正的强者。
>> 一个成人,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独立生活,不可不修德,否则立身不稳;处事不可不讲权谋,否则难以成功。以道德为基石,以权谋为手段,人生在世,二者缺一不可。只讲权谋,不讲道德,终归要失败,终归要被人唾弃;只讲道德,不讲权谋,也会到处碰壁,寸步难行。
>> 原典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注释
注曰: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 大人物都善于等待机会、把握机会、抓住机会。机会来了,他们就乘势而起,青云直上。机会不到,或者机会丧失了,就或者忍耐,或者知难而退。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不与天争,就是这个道理。
>>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注释
>> 懂得乘势而行、待时而动。龙无云则成虫,虎无风则类犬。
正道章
>> 有德君子如有飞黄腾达之志,就应当德、才、学皆备。信义才智、胸襟气度、眼光手段缺一不可,如此者,便是人中龙凤、世间俊杰。
>> 中国古人有“王道”与“霸道”之分,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是统治的最高境界,是王道之途。道德
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处的唯一途径是好学广知、鉴古通今,善于把人类精神财富的全部精华变成自己建功立业的武器。所有的人生道理都指向了“疯狂阅读”,要不然实难实现个人成长。
>> 有大才能的人,长处是勇于进取,但往往华而不实、好高骛远;有大德行的人,优点是善于守业图成,但往往失于优柔寡断、贻误良机。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处的唯一途径是好学广知、鉴古通今,善于把人类精神财富的全部精华变成自己建功立业的武器。
>> 有大才能的人,长处是勇于进取,但往往华而不实、好高骛远;有大德行的人,优点是善于守业图成,但往往失于优柔寡断、贻误良机。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处的唯一途径是好学广知、鉴古通今,善于把人类精神财富的全部精华变成自己建功立业的武器。
求人之志章
>> 人之所嗜所欲而有害者,唯独酒、色、财、气最为普遍。这四样东西,实为伤身、败德、破家、亡国之物。对于这些纵欲之物,完全禁止是做不到的,但不能没有止境,应该有个度。广厦千间,居之不过七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人生一世,本自清淡,所需甚少。只是犯了一个“贪”字,便衍生无穷无尽的悲剧。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修身之根本、富强之至道。
>> 色败精,精耗则害神;酒败神,神伤则害精
曹鼐面对美色,能自警自律,保住了自己的名节,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能够“慎独”。换一种说法,就是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能谨慎做事。
>> 曹鼐不可
>> 曹鼐不可
>> “欲明性理,必须广览经书;通晓疑难,当以遵师礼问。若能讲明经书,通晓疑难,自然心明智广。”
>> 要明白世间的大道理,必须博览群书;要解释所有的疑难,必须不耻下问。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资质的人,如不勤奋好学,他也不会有什么进步。所以,自古以来的知名人物,要么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要么谦虚谨慎,肯于向人求教,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易经》说:积累学问,向人家请教,这是豪杰之士增长本领的关键。
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口讷一样。
>>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高尚其行为,谦虚其言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高尚其行为,谦虚其言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 恭敬、勤俭、谦虚、退让是立身持家的根本,是品德才智的基础。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穷困的境地。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谋深计远、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
>> 《吕氏春秋》说:人与人智慧的差距在于眼光的长与短。
>> 友谊是人生中美好的感情,是高尚的道德力量。所以人们说:任何人的成功,无论是政治上,或者是在生意上,背后隐藏着的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 荀子说:想了解一万年以后的情况,仔细地观察今天就可以了;想知道亿万,从一和二就可以推知了;想了解上古的情况,看看周朝的治理之道就可以了;要知道周朝的治理之道,了解那时候崇尚什么人就可以了。所以说,能够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小而知显著就是圣人的智慧。
>> 所谓谋定而后动,做领导的、成就大事的,必须有洞察先机的才能,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预测到将来的变化,准备好应付的措施,这样,就是有突发事件也不至于应付仓促、手忙脚乱。
>> 随机应变,是智慧的表现。灵活通变不是牺牲原则,恰恰相反,是机敏巧妙的迂回战术,从而解开死结,以免激化矛盾,同时诱导误入歧途的人走上正道。
>> 《鬼谷子》说:天地的变化在于高和深,圣人之道则在于隐秘。《淮南子》说:心里要有一个大的处世原则,而在具体处理事情的时候,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这样做什么都不会失败。所谓圣人就是像龙那样善于变化啊!
>> 所谓言多必失,做大事的人崇尚沉默是金、深藏不露,发达的时候,不炫耀,不张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物欲。不该说的说出来,便招惹是非;该说的不说,又失去了机会。只有慎重地行事,才能保证没有灾祸。
>> 大丈夫应该独立自主,耿直顽强,不随波逐流,不朝三暮四,才能成就大的功业。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唯有勤勉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只有有所遵循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谨慎才能保持基业长青。
本德宗道章
>> 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仰,这是立身成名的根本。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事,认认真真地做人,长于谋划,才能有所成就。不懂得谋略,不精心策划,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 曾国藩平生最强调一个“忍”字,能否忍耐一时的屈辱可证明一个人的心胸是否宽阔、目标是否远大。所以民间自来就有“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殃”这句俗语。《易经》说:尺蠖的屈是为了伸,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存实力。老子也说:忍受一时的屈辱是为了将来的荣耀,善于柔才会更强大。
>> 现代人追求实际和利益,都不讲道德,甚至把讲道德的人看作傻瓜或者迂腐。实际上,这是目光短浅者的看法,不讲道德、没有修养的人只能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做不了大事。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品德高尚,因为德高才能望重,德高才能服众。《易经》说:君子应该及时地进德修业。
>> 之见而已。俗话说“心诚则灵”,诚心才能打动人,才能做大事,对别人以诚相待,才会换来别人的真心。玩小聪明、耍小花招所得小利都是一时的,试看古今中外,没有靠雕虫小技和虚伪成就大事的。
>> 所谓“体物”,就是体会事物的变化发展,从细微之处明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不被表面现象或者谎言所迷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必须具备足够的智慧和眼光,能明确是非准则,分辨自己的行为对错,然后才能够发现外物的微妙变化,从蛛丝马迹判断出事物的真相和形势的走向。
>> 《吕氏春秋》说:事物之所以成为那个样子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去做事情肯定做不成。古圣先贤之所以超过俗人,就是因为他们了解事物的起因。比如:水从山里流出来,流入大海,并不是因为水讨厌山而喜欢海,而是由于山高海低造成的;庄稼长在田野里,收藏在仓库里,不是庄稼想那样,而是人想那样啊。它又说:观察看得见的,就可以推知看不见的。所以,观察房子下的阴凉,就可以知道日月运行和阴阳变化的规律;看见瓶子里的水结冰了,就知道天气寒冷,知道鱼鳖都藏起来了;品尝一块肘子肉,就知道一锅、一鼎里的调料了。
>>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而已。
>> 圣人之道,淡泊无欲。对于身外之物,来就来,去就去,无须牵挂。财物的聚散多寡,官位的高低去就,不值得为之大喜大悲。
>> 心是身体的主宰,精神是人的根本。心理混乱,就会在身体上反映出来。精神过度劳累、消耗、散乱,人的根本就动摇了,悲伤和灾难就来了。
>> “常”就是常态、常理,就是事物发展变化应该遵循的规律。无常是指无视或者不遵循这些规律,放纵自己,任意而为。其结果从身体上说会伤害身体,从人生上说,就是不走正道,就会招来灾祸。
>> 以苟且的、不光彩的、不光明正大的方式得到的东西不会长久,因为那不属于你,你得到的很勉强,所以,最后一定会再失去。
>> 对于恃才自傲的人来说,骄傲自满,过高地看待自己的能力,不听别人的忠告,陷于盲目,反而把自己的长处变成了短处。
>> 人都有私心和私利,此乃人之天性。但过分的自私就什么都得不到,相反,真正做到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公无私的人却可以得到一切,这就是私与公的辩证法。所谓:“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取天下者也。”以及老子说的:“夫惟不私,故能成其私。”道理是一样的。
遵义章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把别人的缺点看得很透彻、很清楚的确是聪明的,但也要给智慧不如自己的人留有余地。
>> 所以,做领导的切不可显得太聪明,要懂得大智若愚,内明外晦。聪明在于内心的澄澈,而不一定表现出来,也不能如此去要求下属,否则,人家就吓跑了。同时,做领导的必须明白,自己再聪明能干,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也不能事必躬亲,要相信大家,相信属下。
>> 人是欲望性的动物,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必须把欲望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也就是说,人是欲望的主宰,如果反过来,被欲望所控制,那就颠倒了,就失去了人的本性,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人不但容易被欲望迷惑,也容易被别的东西迷惑。迷于欲望的,伤害自己的本性;迷于外物的,容易丧失志气;还有被自己迷惑的(错了也不知道),就会越来越错,最终失败。
>> 俗话说“祸从口出”,人的许多麻烦和灾祸是言语上太随便、不慎重带来的。如果做了再说,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在你做之前,别人不知道你的计划。相反,如果是说了再做,你就把主动权交给人家了。因为人家已经知道了你的计划,就会设法对付你,导致你做不成,计划落空。所以,成大事的人,都是缄默寡言、慎行谨言的。
>> 做领导的,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否则就失去了威信,下边的人就无所适从,任何政令都无法得以执行。
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常用此语。 [1]
外强中干,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 [2]
成语出处编辑 播报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2]
>> 威严是内在精神和崇高人格的外在表现。有了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不怒自威。反之,表面上的虚张声势不但不会带来威严,相反,它无法掩盖内心的虚弱和苍白,这就是所谓的色厉内荏。
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常用此语。
外强中干,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威严是内在精神和崇高人格的外在表现。有了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不怒自威。反之,表面上的虚张声势不但不会带来威严,相反,它无法掩盖内心的虚弱和苍白,这就是所谓的色厉内荏。
>> 威严是内在精神和崇高人格的外在表现。有了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不怒自威。反之,表面上的虚张声势不但不会带来威严,相反,它无法掩盖内心的虚弱和苍白,这就是所谓的色厉内荏。
>> 有些人或者有势力、有权力,我们有求于他,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要尊重他,但时间长了,可能认为用不着他了,就慢慢疏远了。但危险也在这里,人生漫长,人生坎坷,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需要人家的帮助,临时抱佛脚往往没有用。所以,应该经常性地保持以往的敬意,不管你今天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忘记你以前曾经尊敬过的人。
>> 善于揣摩领导意图而投其所好的是“谗者”,也就是小人;而专门找领导的错误犯颜直谏的,是“忠者”。虽然做领导的都知道近小人、远忠臣必然失败的道理,但能够避免这个毛病实在不容易,因为人都有爱听好话、爱被吹捧的本性。说真话、批评人的话难以被人接受。所以,好的领导要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必须有容忍和接受批评的雅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原因在于,女色在使人快乐的同时,也消磨人的志气,使人丧失理智,失败就在这里开始萌芽了。
德不配位,必有遭殃
>> 而那些名不副实的人,即使得到了显赫的头衔和名声,也是不祥之兆,最后必然导致灭亡。因为他的能力担负不起他的名气所应该承担的重任,只能为名所累,最后害人害己。
>> 而那些名不副实的人,即使得到了显赫的头衔和名声,也是不祥之兆,最后必然导致灭亡。因为他的能力担负不起他的名气所应该承担的重任,只能为名所累,最后害人害己。
>> 在关键或者紧急时刻,答应了人家好处,但事成之后又不给那么多了,或者干脆一点都不给了,就会招来怨恨。这是说做人、做领导一定要讲诚信,言出必践,有诺必现,否则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它的真正意义是说,天地没有仁爱和偏爱,对待万事万物都像对待刍狗一般,任凭其自然生长,自生自灭。这恰恰就是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另一种解释,不去干预,不加干涉,全凭自主。
后一句同样如此: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或者说对每个人的爱都是等分的,任凭人们自作自息,而不会施以指导或者加以打击。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覆之、载之,含之、育之,岂责其报也。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覆之、载之,含之、育之,岂责其报也。
>> 真正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把功名利禄、贵贱荣辱看得很淡薄。不论富贵贫贱,都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才是孟子所谓的真君子、大丈夫。只有修养不够的小人,在突然富贵或者发迹的时候,才得意忘形,不但忘记了过去的贫贱和艰难,也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自我膨胀,当然不可能长久。
>> 对人家过去的失误和小缺点念念不忘,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新的功劳,睚眦必报,气量狭小,这样的人做不了大事,也很危险。
>>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选人和用人,尤其是对重要的、关键的职位更慎重,会选择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为人公正的人来担当。在这些重要的岗位上,如果用人不当,那就危险了。
>> 强和弱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因时而易,因势而易
>> 所谓阴计,就是暗中进行的计策或者计划,目的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计既泄,故人即可知己知彼,明暗易形,强弱易势,所以没有不失败的。
>> 以德服人,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人真心归附;相反,只靠严厉的规章和高压的手段,去压服和束缚人,最后只能导致离心离德,人心涣散。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营管理单位、企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 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被重视,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应该受到鼓励,这样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对别人的小错误应该宽恕、原谅,不该紧紧抓住不放,否则,会招来更大的怨恨。
>> 当领导的最容易犯的过失有三:一是好谀,二是好货,三是好色。英明的领导人可以避免珍宝美色的诱惑,但最难避免的是阿谀奉承。有的领导听到好话和吹捧就高兴,而听到批评和逆耳的箴言就不高兴,甚至记恨人家,这就是失败和灭亡的征兆。
>> 很多人都不能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别人的东西更好。这是人的本性中贪婪的一面使然。但很多时候,那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只有在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后,才感到它的可贵,但为时已晚。要记住,珍惜自己所有的,才会一生平安;贪求别人所有的,会反过来伤害自己。
安礼章
>> 人生在世,竞争激烈,路途坎坷,充满艰难险阻。
>> 趋利避害、发展自己、占据优势、成就事业
>> 祸患是由于没有事先谋划好。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在做事之前没有对未来的预测,那么,事情的发展变幻莫测,到了危机出现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准备而只能仓促应付,事情就难以办成。所以,必须记住“凡事预则立”的道理。
>> 一个人行善还是作恶,并非总是报应在眼前,它的后果一般常在将来体现出来。
>> 做人做事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大度的胸怀,不能只看眼前,争一时的小利,不顾未来。试看古今中外有大成就的人,无不如此。
>> 富与贫的道理还是在于眼光和努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就可以致富,而懒惰奢侈,不务正业,必然贫困。
>> 上行下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企业、单位的管理,当领导的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稳重谨慎,要为下面的人树立好的榜样,而不能随便轻浮、朝令夕改。
>> 老子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安静是躁动的主帅
觉得上司是傻蛋的人大有人在,但逢人便说,或者时刻表现出来,就是自己的不对了。
>> 对待上司或者上级要尊重,轻视或者不尊重他们对自己没有好处。
>> 对待上司或者上级要尊重,轻视或者不尊重他们对自己没有好处。
>> 轻视领导就失去了礼节,慢待下属就失去了恩惠。没了礼节就产生恶感,而没了恩惠也就没人亲近。
>> 聚人必须恩义,养贤必以重禄;恩义聚人,遇危难舍命相报。重禄养贤,辄国事必行中正。
>> 只要是人才,他的才干必然不同于普通人,他的要求也自然不能和普通人一样对待,没有优厚的待遇,留不住人才。
>>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 山太高了容易崩裂,水太满了容易外溢。这里的意思是,做人不能骄傲自满,应该谦虚为怀。
>> 《淮南子》说:物盛则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所以,聪明睿智的人应该谦虚,多闻善辩的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无知,勇敢而有毅力的人应该知道有所畏惧,富贵的人应该节俭,德施天下的人应该礼让。
>> 要善于观察人,不能被人的外表所迷惑。有些人善于伪装,外表冠冕堂皇,但内心是虚弱的,所谓色厉内荏是也;有些人样子像谦谦君子,满口的仁义道德,但行为却改不了小人的猥琐和卑鄙,因为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 走不视地者颠。
>> 做事情应该脚踏实地,早打基础,早做谋划,扎扎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无往而不胜。
>> 中医的理论,人感应天地之气最直接的部位是脚,因为双脚天天与大地接触。地气是通过脚流注全身的,人若中气充和,则身心安泰;中气不足,则易受伤害。脚之于人,犹民之于君。人无脚不立,国无民不成。足为人之根,民为国之本。可惜人们往往尊贵其头面、轻慢其手足,就像昏君尊贵其权势、轻慢其臣民一样。
>> 历史的经验必须借鉴,历史的教训必须铭记,不能重蹈覆辙。
>> 人们要以史为鉴,注意吸取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谨慎地做出重要的决策,对已经出现失败迹象的事情,早做预防,趋吉避凶。
>> 所谓:正反相生,祸福相依。危机往往潜伏在成功的背后,所以,人要有忧患意识,担心危险的才能安全,害怕灭亡的才能生存。一个人的行为只要合乎道义,就会吉祥喜庆,否则凶险莫测。有道德的人,无心求福,福报自来;多行不义的人,有心避祸,祸从天降。只要所作所为上合天道、下合人道,自然百福眷顾,吉祥长随。反之,百祸齐攻,百凶缠身。这里并没有神灵主宰,实为自然之理、因果之律。所以说,成败在谋,安危在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只有居安思危、处逸思劳、心存善念,才能无往而不利。
很多人之前总以为,为人处世只需仁德,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实则不然,仁德是内核,权谋和筹划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
>> 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立身要以仁德为根基,处事要以谋略为手段。若以仁德为出发点,同时又善用权谋,有了机遇,可保成功;如若时运不至,亦可谋身自保,不至于有什么险恶的事发生。
>> 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立身要以仁德为根基,处事要以谋略为手段。若以仁德为出发点,同时又善用权谋,有了机遇,可保成功;如若时运不至,亦可谋身自保,不至于有什么险恶的事发生。
人性使然
>>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智谋和权术相当的人,一定会相互谋划算计对方,视对方为敌手。
>>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智谋和权术相当的人,一定会相互谋划算计对方,视对方为敌手。
>> 同样的富贵发达,具有同等权势地位的人,往往相互排挤,彼此倾轧,甚至不择手段,相互残杀。
>> 追逐共同的利益就相互疑忌;以致相互迫害。
>> 所谓道不同者不相与谋,只有志同道合者才可以托付大事。
>> 所谓同行是冤家,操同样的技艺、做同样职业的人,往往相互嫉妒,竞争激烈,瞧不起对方。这既是人性使然,也是饭碗使然。
>> 上述种种人事兴衰成败的经验,并非人力可为,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或因形势所逼,或因人性使然。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对这些道理有深刻的洞察,凡符合这些道理的,就顺势发展;凡违背这些道理的,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法很多,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性格和感情深不可测、变化多端,或者智谋不够,或者缺乏见识,或者为物欲迷惑,或者顽固偏执,或者迷于虚名,或者贪恋权钱,所以阻塞了聪明,蒙蔽了心智,从而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这是多么可悲啊!
原始章
>>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
>>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