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中让人评价的最多的除了“达康书记”就是“祁厅长”,何以如此?
任何一部作品,我们都会从剧中找一个人物进行身份认同,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移情和投射。沙书记离我们太远,候局长有“道德圣人”之完美,高育良有常人学不来的世故。达康书记满足了人的移情,大众内心都期待有这样的官员;但祁同伟恰恰满足了人的投射,在他身上更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祁同伟的人生何去何从,我的人生又该如何走?什么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第一次看到了“祁同伟”这个名字的时候,想起了那句“何人才识最奇伟”,预感他很可能是一个悲剧人物。作家不会随意取名,如果真有此人,父母也许希望孩子将来能扬名立万,更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帮他扬名立万的伯乐吧,好象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可忘了下句是“惟公表里珪璋粹”。
珪璋(guī zhāng)原意指新出生的男孩,并寓意他将来有高洁的品质。今天我们就聊聊孩子儿时他的本性和本质是怎么发展的?他的童年教育又如何深远的影响了他的一生?
剧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让各类人物回忆他们的童年,从第一集的赵处长,到祁同伟到蔡成功到李达康,他们的人生轨迹无法绕开最初的笔迹。
人生来是自卑的
从整个人类来说,我们没有狮子老虎凶猛强悍,没有可以飞的翅膀,也不能长时间在水里生活,人类单独生存和独立应付生活困难的能力非常差。人类在许多动物生存能力面前是自卑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羡慕过一些动物的本领。
但人类地位的改变,正是源于这自卑感,它让人类不断试图改变自然和自身,才有今天地球上现有的样子。
作为个体的人也是一样(包括祁同伟),生来是自卑的。人类的婴儿不能像小猫小猪那样,离开妈妈也能独自生存,而是必须在父母的保护和照顾下才能活下来。
所以孩子在四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用笑来讨大人开心,他知道大人笑了他就会得到更好的照顾了,再大一点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来取得父母的认同和爱。只有父母的爱和认同才会缓解孩子的自卑感,体验到作为人存在的价值。
而父母的认同和爱也决定了孩子的处境,这样反过来激励孩子通过改善自己处境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这也成为了一个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祁同伟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外乎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卑。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补偿。
怎样的孩子更自卑
第一种是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孩子,有数据表明有缺陷成人对他人和社会的敌意远远超过常人。所以这些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给予正确方向的引领,帮他们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
第二种是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许多父母都觉得棒打才能出孝子:我严厉是为你好,我现在不管你,将来一定有人来管你。可是很多人在过分严厉的管教的同时忘了给孩子心灵的安抚,甚至伴随的是语言暴力的双重伤害。所以孩子内心是质疑自己的,极度卑微的。管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通过过分严厉甚至打骂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很有可能形成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和“以暴制暴”。
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可能会有两种极端,要么被别人打的时候不敢支声,要么就是用拳头去解决问题。这种养育方式下的孩子内心充满了自卑、恐惧 、委屈和愤怒,形成冷酷的性格、满怀忌妒和恨意。片中的蔡成功就是小时候经常被父亲打的人,在没有良好的心理疏导与自信建设的情况下,最终形成他自卑又扭曲的人格。剧中的另一个人物,相似环境下成长的祁同伟为了利益甚至不惜杀害陈海,两面三刀,内心对对候亮平也充满了恨。
第三是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也就是家里生活条件比较贫穷的孩子。片中的赵处长、祁同伟、李达康都属于这种情况。当物质极度缺乏的时候,孩子为了讨好大人,会表现得懂事,不跟大人提购买玩具等物质上的要求,可能即使提出来了父母也无力去满足。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他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难处,他的感受是:父母答应给我买东西就是爱我,爱我说明我就是有价值的,不给我买东西就是不爱我,那我就是没有价值的,这样孩子就会自卑。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他就理解成只要有钱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所以有些孩子就会自己拿大人的钱去买东西,其实只是想自我补偿得到更多的爱。成年后更是把钱作为自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同时,生活在最底层的父母由于时代的原因,相信有权就可拥有一切,过分期待孩子出人头地,从小给孩子灌输权力至上的信念。而底层获得权力的办法就是读书,所以祁同伟特别努力的读书希望由此来获得权力。乃至毕业后他的整个官场生涯,祁同伟总会被自己的潜意识驱使,不择手段地去获得更多的金钱。
第四就是过分娇纵的孩子。表面上,娇纵的孩子他要什么有什么,但他很清楚他得到这一切并不是他自身真的值得被宠爱,而是父母对他心有愧疚或者是父母对他寄予了更大的期待。所以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一方面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藐视权威包括法律,另一方面内在有深深的恐惧和自卑,他知道宠爱他的人终将离他而去。剧中的赵公子就是这种典型的人物。
父母给孩子的自卑感在一些文化背景下会被强化,如果父母认为无需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和相处、认为他们没有任何权力、孩子的存在就是用作父母炫耀的工具、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喜好去生活、并且可以任意嘲笑奚落孩子的话,孩子潜在的自卑会在这种环境下肆意滋长。
自卑感的黑化
上述养育方式下的孩子都会使他们产生欠缺和自卑感,形成今后人生稳固的行为模式和性格特征,并刺激他们形成过度的雄心(如李达康)或野心(如祁同伟)。为了掩盖自卑而追求优越是人生同一事实的两面。但是毫无疑问野心会毒化他们的心灵。
祁同伟们不会走社会所确定和认可的大道,而是选择能获取优越感来补偿自卑感的小道。因为对他们来说,选择这条路是最为迅捷的成功之道,也是最有诱惑力的。
在祁同伟看来,丢弃道德和良知的责任带给他们一种轻而易举的征服感,这比走正道容易得多,为此冒着作奸犯科的危险也在所不惜。所以,祁同伟为了娶比他大十岁的老师开启他的“捷径人生”,甚至不惜一跪,那一跪赋予的意义——是他的尊严顿失。同时,这又恶性加重了他的自卑,而更加引发了他后来的疯狂。
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
灵魂的最后守门人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更关心的是“灵魂的最后守门人”——他儿时的老师是如何影响他的悲剧人生的?
当前的家庭教育过于注重鼓励孩子争取权力和虚荣,这种不幸源于父母既不是好的老师,又很少愿意去学习和成长,导致唯我主义成为大环境主流思想:普遍认为自家的孩子更值得爱护、更优越、更优越。这就潜意识中给孩子灌输了他们必须比别人更优越的信念。
这些都可能培养他们的自负、野心和自我膨胀欲。也就是培养无数的祈同伟。
有什么人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不断重复的上演呢?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的灵魂。当灵魂前方城池失守,灵魂命运最后的守门人——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安全的看护人。在父母不能恰当的养育孩子的时候,还要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的性格弱点和人格障碍,担当起孩子最后灵魂坚守人的责任。
老师这位守门人需要关心孩子的内在心灵需求,给予孩子爱、认可、接纳。让孩子知道在世上的这个人在面前,自己是无需自卑的,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何化解孩子的自卑
老师带孩子全面地了解人生有哪些重要的范围,因为如果没有全面了解这些领域,很容易执著于某一部分,而形成遗憾和悲剧。每个人的人生都要面对四大领域:自我价值、群体合作、自然情景、超越信仰。
1、自我价值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幼儿老师,首先接纳一个生命的存在,看到孩子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被看护对象。不用自己的权力去控制威胁孩子服务管理,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作为一个生命我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无需外部的证明和认可,我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生命价值。
老师还要接纳孩子所有的行为,孩子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老师所喜欢的,老师要理解孩子的行为都是他内在需求的一种表达,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并去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孩子想要获得认同、欣赏 、鼓励、信任等的需求。
老师应当全然的爱着一个孩子,爱孩子平时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两种情况下的爱:一是当孩子提要求的时候特别是觉得是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孩子通过老师是否满足要求来看老师是否爱他,老师要教会孩子,老师拒绝你的要求只是觉得要求暂时不合适,老师依然爱你,让孩子学会把需求和自我价值区分开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去看待金钱和权力。二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去指责批评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从错误中找出更好避免错误的方法,让每一个错误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2、群体合作
个人如果离开了群体,个人是无法体现他的任何价值的。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我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确切的说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梦想为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之则会缺乏社会兴趣和安全感,就像祈同伟一样,唯一的兴趣或者让他觉得安全的是财富和权力,从自己认为的成功或成就中体会到的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个人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对他人毫无价值,这好比最好他手握武器,可能感觉自己有一种力量和操控感,可对候亮平而言,武器丝毫不能阻挡祈同伟内心的脆弱和漰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有价值,但如不能明白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的帮助和良善基础上,那就会像祈同伟一样走上歧途。对他人有意义,才会对自己有意义。找到生命的意义才能形成与之相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然也会心存敬畏和良知。这样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赵东来,候亮平等。
3、自然情境
老师还要教会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既要关注自我也要关注他人,更要关注情景。让孩子从小有做自己和各种选择的自由,既不自我中心,也不自卑胆怯。关注自我需求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更关注情境,
这情境也包括对自然、制度 、规则、法律的敬畏。祈同伟就是仅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他人特别是百姓弱势群体的需求,更忽略了反腐、法治这个最大的情境。
4、超越信仰
人活在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经验所不能接触,理性所不能回答,但又必须面对的,那就是关于人终极关怀的目的和意义。
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个极限需要一个终极的答案,而信仰就是作为最后的、 充足的理由,来说明人生的一切现象。
信仰的题材不必然和宗教有关,它是一种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力量。就象剧中候亮平冒死去劝说祈同伟一样,许多人认为这显得太假,但却忽视了真正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每个人心中都有,但被我们忽视了,或者说没有去激活。
如果有了信仰的力量,就可以承受身心的各种考验,这也是圣贤为何可以坦对生死的原因。
信仰也是一种整合的能力,能够把人的分裂统合到终极的关怀上来,让自己成为一个人的整体。就不会因本能、欲望和冲动的张力而变得四分五裂,而忘了自己本来的面貌和回家的路。剧中结尾候亮平说要接祈同伟回家,指的就是回到内心的家。
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超越的力量,并且时时自省为这个力量负责,从而产生外人看来不可议的定力。剧中沙瑞金的定力和高育良表面上的定力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超越的信仰。人生就是一个行路的过程,超越的信仰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人世的浮华,坚毅而执著前行。
老师还要不断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孩子永远不会按你教的做,只会按你做的去做。要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老师首先得是这样的人,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美好去感动美好,用良知去感召良知。祈同伟何尝没按高育玉做的去做呢?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需要的是抬头仰望星空而非只看地面的人们,如此这个民族才会有希望。”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老师的印迹,老师要做的就是唤醒孩子们仰望星空的头颅。
本文作者:裔传林,天使在线特邀导师,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擅长理论与引领学员自身体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授之以渔,化解学员困境并帮助其走向自由之道。天使在线正邀请传林老师融汇中西方哲学,《与你一起探讨施泰纳经典『生命之匙:自由的哲学』》。
本文原创自天使在线幸福家庭微信公众号(ID:haitaotianshi),分享美好是一种美德!如果您想听徐萍老师的课程请联系天使在线小助手果果(tianshizaixian88)进行咨询。
收听更多公益课录音!请关注天使在线官网:www.tianshizaixian.com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