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艺昕,甘肃人。父母是开清真面馆的,为了多挣些钱,就跟着亲戚来到北京回民区开店。艺昕从五六岁来到这里全家租房住,后来在六环以外买了房子。
参加工作以后的她喜欢北京的胡同,一条条看不到头的胡同,一扇扇青砖盖瓦大红门,被周围的立交桥、现代化大高楼包围着,更显得与众不同。
北京胡同都有名字,什么“水车胡同”啦、“铁炉胡同”啦,看上去很短,实则里面大有乾坤。沿着弄堂曲曲折折,不时还有两条岔路各通一边,里面挨挨挤挤的又是许多户人家。有出租房屋的,看着是一扇门,进去里面盖的满是房间。
她喜欢随意穿胡同走,体验探险走迷宫的感觉,四通八达最后总会拐到大路上。她还对各家的门楼和石墩感兴趣。北京胡同讲究房檐高挑,勾心斗角,那叫一个气派。但凡是殷实一些的,都是门楼又高又阔,朱魂大门上还钉着金色铆钉,门前再立两个石狮子,那必不是一般人家。再有就是石墩,很多人门前都立一块石头,有方形的,圆形的,上面刻着各种花纹,花鸟虫鱼。
一次艺昕在路边走,眼睛扫描着路边的胡同,搜索着不同的石墩造型。一户人家引起了她的注意。只见两扇朱红大门紧闭,门楼高耸,门两侧各立着一尊一人高的兵马俑!
都不是石墩,请了俩“石人”来看门护院。她赶紧拿出手机拍照,门“吱纽”一声开了,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看见她在拍照,愣了一下。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指指兵马俑说:“拍照不算侵犯隐私吧?”
年轻人笑了:“不算,随便拍!”
她又凑近神秘兮兮地问:“这石佣不是从西安搬来的吧?”
年轻人哈哈大笑:“你可真有意思。”说完转身走了,背影很帅的。
这时手机闹铃响了,北京的石墩展要开了。她按照手机百度路线,倒了两趟地铁去参观。她买了一块糯米南瓜糕和一听冰镇苏打水便进了展厅。北京这地方别的不算什么,宫廷糕点可是花样繁多。吃着甜点,想象着一百多年前皇帝在宫中也吃着和自己相同的糕点,仿佛自己也沾了皇城的富贵味道。
展厅里面是形态各异的各类石墩,有大有小,她不时蹲下来从各个侧面拍照,正仔细看着,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人身上。
她连忙说了一声:“对不起,”抬头一看不禁叫出声来:“是你?!”
原来那人正是那个从“兵马俑”里出来的年轻人。对方也认出了她,也笑了,露出一排好看整齐的牙齿:“这么巧,你也喜欢门墩?”
她点点头:“我喜欢胡同,也喜欢各式门墩,感觉很有历史感。我注意到石墩有圆有方,图案也大不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他说:“这里面学问可大了。方的一般摆在古代文官家门前,圆的摆在武官家门前,狮子是放在官家门前,最早都是一对。”
“你怎么对门墩这么了解?”
“我就是学这个的,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文员,兼职模特儿,喜欢旅游,喜欢胡同这些地方,感觉特有故事。”
他们相谈甚欢,艺昕对这个男孩子印象不错,从展厅出来,她给男孩子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