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索内心想要去的方向已经两年了,现在基本确定下来:我就是想做情绪疏导师这个事。我还记得刚开始想做这个事的时候,我老公说:你需要给自己定位,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做计划,
而我今年才开始有了一些我想实现的目标,开始有点计划的意识。
我老公说我总是慢很多,而我知道:从结果看起来我是慢的,但是我内在运作的结构跟他完全不同,他看起来只要搞清楚怎么做,看准了就很快就下手去做了。
而我摸索一个东西,我需要很长地探索期,我需要先从我心里确认:这个东西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热爱,是不是我真正想做的,是不是我人生追求的意义。都是了,我才能放手去做。
这个过程中我需要无数次地观察、识别和确认,我需要揣摩很久,我需要大量地阅读相关的书,积累足够多的信息,自己先在自己这里跑很多遍,看看我学习的方法是不是真的能实现它说的效果和结果,我才能确认这个方法是靠谱的,我才能下定决心,我把这个方法推荐出去。
到现在,我用“地图四步骤”这套释放情绪和觉察的方法,把我自己的人生彻底地挖了一遍:看见了我生命这棵树的根,从根到枝叶。然后我觉得我终于无比地确信确定:这套方法真的很有效!
其实到这个阶段,我反而发现我没有过去很多年那种着急要做出点什么的感觉了,反而很想可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做了!
我发现原来我内在对这个世界反应的模式或者方式是依靠感觉,而不是理性或者逻辑。我对一个东西,如果不是真正从感觉或者从情感深处接纳,我是不会真正走入内心的。虽然我过去学过大量的知识,但是那些知识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触动我内心的部分,所以这些知识很多都没法真正被我运用起来。
然后我现在才一点点地看到我真正的内心是怎样跟这个世界互动的,我是依靠我所有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在活着,在做事。感觉不对,就会很影响我做事,感觉对了,我会很享受这种状态。
我才开始明白我需要怎样让我自己愿意真心实意地做点什么事,是发自内心地做点什么。这个发自内心的意愿真的很重要,这个意愿不是我以往的人生“我觉得我得做这个,我应该这么做.....”而是我自己内心真的渴望做这个,我做这个时候我感觉到享受,欢喜!
然而,我也发现感觉也会成为我做事时候最大的阻力。在这个对自己的发现上,我开始充分地运用觉察自己的感觉,带自己去看自己感觉里的信息,读取到我具体的对事情、对人的认知和信念,然后逐渐帮自己添加进去规律的信息,更好帮助我自己做事。
我发现,现在我开始有了清晰的渴望,我也似乎找到了真正的发力点,以往我是似乎很想让自己发力,发力的时候也不知道斧头朝哪里挥舞,经常挥洒两下,就歇菜了。现在我感觉我开始可以有意识地带自己去看,做不出结果的时候,自己帮自己找原因,找突破口。我放下了很多拉扯,跟我的渴望和价值无关的很多,是满足我受伤的需求的,我只要能识别到,我都不做了,我的内心更纯粹了!也没有很多担心,很多妄念了,就是踏踏实实地慢慢做,做得不好的时候,好好觉察,找原因,调整,再继续做。
在做的过程中,慢慢验证,有效的继续深入,无效的去觉察原因,找到原因,修正,调整,或者放弃。
这个过程中,我所有感悟和发现的素材都来自我自己的修行,我感觉我好像开始正式进入自主修行实操的阶段,用『地图四步骤』处理每一个内心的难受,处理每一个关系的冲突,每一个不如意的事件。每一个重复发生的模式。
修行打底,开始回到我的一,去观、识、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