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有心想表达些什么,却迟迟没有下笔。想说的话在心里翻滚了无数遍,依然无法成型。总觉得表达的时机不对,可又觉得应该去表达自我。因为万一自己说的话,传递出去的思想就给了别人启发呢?
正如我刚刚经历的3月份,一直在探求外界的声音,探求别人的生活,观察这个世界和社会……直到我在探求的过程中坚定自我,清晰自我认知,完善自己。在探求的过程中,我独自一人背着背包出行,在途中观察众人,反溯自己的心,记录下自己在途中的所思所悟,我整个3月份像是个大容器,又像是个搜集者……
我的出行总是没什么详细的攻略的,确认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就出发了,往往是人先坐上了车,还不知道最终会到达哪里,有时候定好了目的地,前往的途中有其他的想法也会临时更改方向,下一站的车票往往都是临发车前20分钟买的。没有定性,也没有定型。走到哪里算哪里,来到的是陌生的城市,没关系,没有相识的朋友,没关系,没有落脚的地方,也没有关系,手机没电了,天忽然下雨了,迷路了,行李被锁到管理处了,到了导航都失灵的地方,只能依靠鼻子下面的一张嘴向人打听路线,有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但这一切都很好,都没有关系。途中有很多时刻,在火车站里飞奔着赶往检票口,在坐反车后折腾回程,在雨里狼狈地拖着行李,体力不支在马路边席地就坐,在凌晨四点迷失方向不知道往哪走手机没电也没有人可以打听时,一个人背着包靠着栏杆等天亮,一个人背着背包步行走很远的路,这些时刻,虽然让我的身体疲惫疼痛不舒适,但这让我的心时时快乐着。我是自由的,快乐的,享受的。
3月出行,旅途的终点是老家。虽然出行的时候没有划定具体的目的地,虽然自年少起就有那仗剑走天涯的想法,这次也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到全国各地走一走,去看看自己生活的国家,但一颗心还是不由自主地带着我回家。谁也没有告诉,人站在老家车站的那刻,人是困得发懵的,心里是确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只是再次回来,感觉这个城市比以往都陌生。熟悉的只有那些老字号的饭店。火车站广场对面的李家米线,红绿灯路口的廖家凉皮,没有招牌的胡辣汤水煎包,除此之外的路和方向对我来说都很陌生。我在模糊印象中选择了一个自认为正确的路口,等一辆不知道还有没有来不来的客车,等了一会没有结果后,又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去寻找记忆中模糊的车站,在走到车站后又被商家告知车站早几年就搬去了城市的另一头。那一刻,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在家乡迷路的自己活像是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明明是自己少年求学时走过的路,却好像什么都没有记住,只有早上五六点的早读和晚上八九点的自习课。
最后打了车(竟然可以打到滴滴)回家。到家的时候大概早上7 8点,我开了大门进去,欢欣雀跃,但没有人应我,走进堂屋的时候爷爷在削山药,看到我时的表情很淡定。只是喊我说快去找奶奶,再多添点水,做上我的饭。奶奶在厨房,我跑过去找她,奶奶看到我,表情也是很淡定,只是把要蒸的饭菜加了一道又一道。我看她一直不询问我“怎么现在回来了?”,我就自己问“奶奶,你为啥都不问我怎么现在回来了。”奶奶趔了下身子,不当回事地说:“回自己家还管啥时候,想回来不就回来了。啥时候回来我都不稀奇。”我的心和我的灵魂被这句话撼动了,过往几十年横在我和这个大家庭之间的那堵墙在崩塌,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负气离家出走独自在外面流浪日子过得还不错自以为逍遥快活的小猫,再次回归家门的时候被狠狠地抱在了怀里的那一瞬间顿悟了自己内心里总觉得缺失的那一块是什么,也顿悟了自己安全感的缺失是什么。
以往的自己一直是觉得自己是没有家的。这种没有家的感觉是从小伴随着到长大。所以我一直执着于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上大学的时候就想买房子,大学毕业后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像魔怔了一样执拗于这个目标,但我又不希望房贷束缚住我,使我不能自由地决定我的工作我的生活,而是由银行,贷款,迫使我不得不如何如何。但房价对于我来说是个太大的挑战……因此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冲突中,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副总是闷闷不乐的模样。
而奶奶的话让我意识到,我缺失的并不是那一间房子,而是一份被全身心无条件接纳的爱。做什么都可以,怎么做都可以,都会被爱着,被接纳,不会被质疑,也不会被打压,没有不安忐忑惶恐,不被定义,不被贴标签,不会被认为与众不同,奇奇怪怪,会得到最大的宽容和爱意,被无条件地包容着。我想要的不是房子,是自由和爱。房子不是家,有爱的房子才是家。自由也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是我自己能决定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且不畏惧一切未知的可能,对所有未发生的不惶恐不焦虑,对已发生的不埋怨不懊恼,对当下面临的困境坚信自己可以解决且相信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自由是一种感觉,是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思想和肉体的一种心理能力。心自由了,人也就自由了。
以上是3月份的收获一。我和我的原生家庭和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