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度春归无限春
——立春日节气诵诗
一、开启
亲爱的孩子们,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走进农历的天空,这是一个集唐诗宋词、农历、绘画、民风民俗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历节气吧:
农历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
我们先从二十四节气歌开始吧。
二、开启黎明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niàn)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1、借助拼音,把节气歌读准、读通。
2、和父母交流,弄懂这首歌的意思。
三、节气常识
1、导入: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这个时候为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开始了。今天2月4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2、关于立春,你都知道些什么?(想好后说给自己听听。)
3、观看立春视频。https://baike.baidu.com/video?secondId=73555746
4、小结相关内容: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zhì)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四、相关谚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关于立春,有不少相关谚语呢: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打春冻人不冻水。
读谚语,边读边想,看从这些谚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五、诵读诗词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1. 导入:教师播放春天的风景视频或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2. 知识介绍:教师介绍作者罗隐的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为理解诗歌做准备。
3. 诵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并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体会其情感与精神内涵。
4.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创作一篇《京东正月七日立春》的读写绘作品。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美好带入到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日立春
【唐】卢全(tóng)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六、推荐阅读
立春日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和特色,我们利用午读时间来了解:
立春仪式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也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立春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开封民间的“打春牛”之俗最为出名,即事前扎糊“春牛”,其肚内要装以花生、核桃、枣等,“以立春日示众”,并以红绿彩鞭敲击,至破开时,争抢其肚内干果吃,据说老人吃了增寿,小孩吃了增智。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yī礼谒yè。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lèi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常以白面烙制“春饼”,再以萝卜丝加葱,姜、蒜、韭等所调制的“春盘”,或称“五辛盘”卷而食之,俗称“咬春”,以为消灾除病之举。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在林县一带“立春日”,民间常以白面烙制“春饼”,再以萝卜丝加葱,姜、蒜、韭等所调制的“春盘”,或称“五辛盘”卷而食之,俗称“咬春”,以为消灾除病之举。
在南阳镇平一带,农村妇女习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绛山撷xié薇
打春七七四十九天摆头风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是谁让春意如此捷足先登?我们这里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这七七四十九天的摆头风,哪来的春暖花开?”绛县峪多,么里峪、续鲁峪、陈村峪,冷口峪,峪多则风劲。一过立春,“呼啦啦的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别小瞧这不讲情理的风,麦苗在霜冻里泛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人们说冷口峪的风也不多,就那么一场,可就是从正月初一刮到腊月三十儿。呵呵,这就是绛县立春的一大特色,让人既盼又厌久吹不衰的摆头风。
其实大自然的现象远比这要丰富,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