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2355/aeb91ae335b9a52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2355/e94099811d82b8ec.jpg)
場景:在台東和哈克一起創作漂流木椅子,廖老師正在解說….
「我問過一位學化工的好朋友,哪一種膠最好,他介紹了我用這種膠….」
接著師傅拿出了兩瓶膠水,就是俗稱的AB膠
只要把兩種膠攪拌在一起,就會開始產生化學變化,而能黏著物品。
師傅一邊攪拌一邊囑咐着
「這種膠很難洗,不要弄到衣物了」
然後開始讓我們操作
我們在木頭上塗上膠水,讓榫接的部位更堅固
沒多久,「啊!」我叫了一聲
師傅過來看,見到我的褲子有一處已經沾上膠了
那是我一件很喜歡的登山褲
這時候師傅不疾不徐地說
「放輕鬆,別緊張,沒關係的」
「喔?」我帶著懷抱希望的眼神望著師傅
師傅繼續說
「別緊張,我保證洗不掉了,所以沒關係,繼續、繼續….」
我用了幾秒才回神過來,然後就哈哈大笑
真覺得太有意思了
對,別在此停留了
繼續上工
因為我也無法為這個污漬多做些什麼了
另一段故事
做漂流木椅過程裡
最困難的就是要把四支椅腳切削到剛剛好的大小
若切削不足,就無法置入木板的洞裡
但若切削過頭,椅腳放進木板的洞裡就會鬆鬆的、不牢固
所以師傅很認真的交代說
「要很仔細的檢查椅子的腳和木板哪裡卡住了,做下記號,然後削修椅腳,但每次只能修一點點,不怕修不夠,就怕一次修太多,那就會太鬆了」
我們依著囑咐,開始上工
第一支椅腳 OK
第二支椅腳 也修到剛剛好
我做到第三支椅腳時
想省麻煩,就多削那麼一點點
果真切削過頭
椅腳就鬆鬆的穿過木板的洞,冒出頭了
我拿去給師傅看
「這樣要怎麼辦?」
師傅說:「沒關係,本來就要穿過頭一點點」
「可是你不是說….」
「沒關係的,到時候我們就用小兵(師傅給榫接片的命名)來撐開就好了」
我,就拿著椅子
繼續切削第四支椅腳
沒有在切削過頭的懊悔裡,停留太久
廖老師,我最佩服的
就是讓學生學起來很舒服
他依着深厚的經驗為基礎
提早告訴我們該注意什麼
但當我們犯了錯
不論是可以補救或不能補救的
他都不會讓我們在這樣的狀態裡裡停留太久
所以不會在困難多耗能量
彷彿這些錯誤本來就是預料中的
知道了 就可以再繼續往前
所以在創作的過程裡
我們都記得往完成作品的路上前進
我從敘事治療助人者的觀點來看觀看師傅帶領我們的方法
似乎他對於問題故事的態度是:知道了
而對於支線故事的態度是:那當然要繼續發生
所以衍生了一種陪伴者的姿態
困噸,就和我們一起低頭看著困住的地方,說:「困住了、知道了」
然後繼續引導我們移動視野,望著想去的地方
漂流木椅子就是在這樣的氛圍創作出來的
我想美好的生命故事,也一樣有機會在這樣的路徑裡
滋長萌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