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我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首先是坐姿,头要正,身要直,臂要开,胸要离,足要平。这五个要求我们都很熟悉,不就是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的写字姿势嘛。虽然每天都写字,可是这坐姿却从没讲究过,大多是怎么舒服怎么坐。现在让我如此中规中矩,身子还有点僵硬。
老师还教了“五字执笔法”:按、押、钩、格抵,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了用场,还各司其职。我捻动毛笔杆,试着空书,希望有久违的感觉。可惜,什么都没有,我不禁有些失落。
“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怪不得我以前写字,总觉得累得不行,手腕手指又酸又累,写一页字,好像用力挠墙一小时。”我庆幸自己得遇良师。
我将毛笔蘸饱了墨汁,开始临摹老师的“永”字。可这第一笔还没点下去,墨汁就坠落了,并马上晕开,一点变成了一摊。墨汁圆润处还有高光点,好像眼睛眨呀眨,似乎在嘲笑我的笨拙。同事见状,忙递给我一根粉笔:“我以前也这样,快用粉笔吸一下!”
我来不及尴尬,赶紧清理。
一番手忙脚乱,又一番比葫芦画瓢,一个帅气的永字,终于让我破了相!点瘫成一片,竖弯腰驼背,撇捺似乎老死不相往来,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写得如此不堪,把我累得手直哆嗦。“这手法,还不如十八年前呢!”我实在是自惭形秽,赶紧把纸柔做一团,趁没人注意扔进了桌箱。
老师似乎发现了情况,他走到我身前,语气和蔼:“第一次写字吧?我给你示范一下。”我求之不得,赶紧把笔递过去。
“蘸墨要饱,不能滴;握笔要准,不能死;心态要平,不能急。写字需要耐心,先研究布局,再徐徐下笔。”看着墨汁从笔尖流淌成字,我也似乎领会了一点点。
重新调整姿势和心态,我再次尝试。成功不就是一次一次失败的叠加吗!再看我的字,依然丑,但是每次都有进步,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