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学习的本质,并不是新信息本身,而是信息的”新-旧联系“。
问题:现有的旧信息不准确怎么办?或者对其准确性不自信怎么办?
思考后自己回答如下:这两个问题,一个针对知识体系基础,一个针对自身的心理,但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问,就是如何看待”旧知识“?
如何看待旧知识?其实所有的知识在产生之后,就已经成为旧知识了。对是不是科学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判断标准——是不是可证伪?换个角度来说,一个科学的知识,等待它的命运就是”被证伪“。所以,不用担心旧知识准不准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更新知识。
另外,自己的思维特点,可能也有固定型思维的特点,即认为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必须是正确的,害怕自己出错而不敢展示自己的想法。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看看科学史从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等,有多少知识被证伪,知识就是不断被更新订正的。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回看群里讨论更新认知:学习的本质,就是建立联系的过程,而不是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的谁对谁错。
第二次听课:更是听到了学习,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跟结果。
看来之前听课时,重点把握还是有一些问题呀。
问题2:用自己的的话表达出来,表达不准确怎么办?不够精炼怎么办?
思考后自我回答如下:
首先,自己的表达的才是自己的总结的,不够准确,不够精炼是前进的方向。
其次,努力回想,大脑才会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去努力记住
最后,关于之后需要引用,这需要建立知识卡片的方式。
继续问:如果每一个思考都用自己的表达方法,即便比较清楚,但是如何达到一种引用“共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