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秋意渐浓,说起秋季养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春捂秋冻”的老话。
怎样科学理解春捂秋冻
“秋冻”是古老的养生经验,这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说法相匹配,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受到气温环境的影响,想要保持身体健康也必然要适应气温环境的变化。
“春捂”是提醒大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以免受凉,诱发感冒、肺炎等疾病,而“秋冻”则是强调,刚进入秋季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慢慢添衣,让身体有个慢慢适应气温下降的过程,增强身体的防寒能力和抵抗力,以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
虽然“秋冻”的老话有一定科学道理,但也要因人而异。北京瑶医医院权威专家提醒,老人、儿童、体质较弱的人群,最好还是不要“秋冻”,而要根据气温变化以及自身体感添衣,以免诱发相关疾病。
身体比较健康的年轻人可以适当稍晚点再穿厚衣物,但“秋冻”也不可过度。当气温最高也只有20摄氏度以下时,一定要及时增加衣物,注意保暖防寒。
秋冻要适度,4个部位不能冻!
“秋冻”有必要,但是,像肚脐、膝关节、双脚初秋可冻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1.捂肚脐——拒绝露脐装,盖被不如穿衣。
初秋的天气,早晚凉,白天暖,没有夏天的汗流浃背,也没有冬天的寒风瑟瑟,爱美的女性自然不会放过如此秀身材的好时机,于是,露脐装还是街上一景肚脐归属任经,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人就别指着被子护肚脐了,还是穿上睡衣更保险。
2.捂后背——凉席赶紧撤走。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袭了。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凉席的赶紧撤下来。
3.捂膝关节——收起乞带洞裤,做到保暖。
膝关节炎的病因复杂,虽然受寒受凉未必会直接导致关节炎,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已经患有这些疾病,再受凉很容易加重肿胀、刺痛等症状。所以,气温开始变低的时候,膝盖带洞的裤子都可以暂时收进衣柜啦!
4.捂双脚——脱下凉鞋,给足部保暖。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头部适宜保持相对低温,而足部应注意保暖。脚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阳经的起点,掌管着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受风着凉自然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
来一盆瑶家足浴水,给双脚加加温
足为人之根,是人体精气汇集的中心,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树老根先枯,人老足先衰”,祖国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勾通内外、贯穿上下的人体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与终了的部位,五脏六腑的踝部有六十多个穴位相连,因而足部保健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瑶医遵循“瑶医药学”、“经络学”与“足底反射学”之养生机理,采用覃氏瑶医350余年秘制而成的“瑶汤”——瑶家足浴,通过足浴热能助推原理,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溶于水中与脚接触。足浴时,水的温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药物可通过皮肤上的汗腺、皮脂腺渗透进行吸收,对去湿、暖足、驱寒以及治疗亚健康、心脑血管病、三高、糖尿病、失眠、肾虚、前列腺等慢性病有着极其神奇的功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