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儿子跟我和他爸爸都有了隔阂,为什么呢?
因为叫他做事情叫不动了,然后晚上睡觉要追着爷爷奶奶睡,而在以前,他没有爸爸妈妈陪是断不肯睡觉的,哪怕是赶他去和爷爷奶奶睡,他也不肯。我当然觉得不用带他睡觉,自己多出来好多时间,但是这也真实的反映了他和爸爸妈妈的亲密关系出现了小问题。
孩子跟谁好就听谁的话,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谁陪孩子多,愿意把时间给了孩子,孩子就跟他好。
我和孩子爸爸最近天天都很忙,下班回到家也没有认真的陪着孩子,亲子时光的质量明显下降了。而一天12个小时陪着孩子的是爷爷奶奶。自然,孩子就会特别粘着爷爷奶奶。
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弥补。于是趁着假期,我赶紧安排了一天出来要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儿子。今天也安排了在家工作,还不是用来陪孩子的,其实我一直坐在电脑面前忙,儿子就在不远处画画或玩他自己的东西,但是很明显就有了效果。
我的儿子只要他抗拒谁,他是不会要这个人帮他洗澡的,今天他拉着我的手说要妈妈帮他洗澡,我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认真的陪他洗澡,并且还给他讲故事,结果整个过程都特别愉快。
我想,这种亲子关系的裂痕会慢慢弥合,只要父母愿意花时间去认真陪伴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所以,我们常常要自察,你跟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还在吗?有没有花时间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重新把感情连接起来。
接下来才是管教的问题,孩子信任你,那么你说什么他都会愿意听,他也不会抗拒你提出来的合理要求。
有朋友说,孩子一直在家跟爷爷奶奶生活,现在接到身边,怕早期教育落下了,所以想给孩子多报几个兴趣班,比如英语启蒙的,舞蹈的,美术等等给他补上。
但其实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这些外在的学习,孩子在学习上也没有拉下什么。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和孩子断了的亲子关系连接,否则报了各种兴趣班给孩子,只会给孩子压力,也不见得孩子就一定能够学到东西。
也有很多父母因为忙,给孩子塞一个电子产品,自己就不用陪的。我们不是说拒绝一切电子产品。根据美国儿科协会发出的严谨建议,孩子在两岁前不建议使用电子设备和媒介,倡导父母与孩子有“不插电亲子游戏”的时光。
那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接触呢?美国儿科协会给出的建议是:两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在屏幕上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两个小时。
而在这个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还是强调亲子关系的的互动性的,需要把握三个原则:内容、环境和个性化。
内容:思考孩子在屏幕上看到的内容是否对他们有用。
环境:孩子是否有时候想和你讨论一下屏幕上正在发生什么。
个性化:孩子和屏幕打交道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个体经历,个体性情和个体兴趣。
我认为对“环境”这个原则更加准确的解释,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陪伴和共同享受视屏的过程。你放了一个视频或给了一个电子书给孩子看,不是抽身走开去做别的事情,反而是应该坐下来,参与进去。在某种程度上,孩子喜欢的也许不是享受视屏,而是享受父母陪伴自己一起做一件事情的美好时光。
所以,不论是连接亲子关系,还是用电子设备充当孩子的“保姆”都重点强调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不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先请父母放下手中的事情,来一段全情陪伴的时光,你做了,一切不听话的问题都解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