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的是,孩子幼时生病了,妈妈为了躺在床上的他不寂寞,冒着严寒到外面的窗子前给孩子表演影子戏,孩子看了妈妈的表演,病好了大半。后来孩子长大了,影子人对他不再有吸引力。然而后来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不喜欢高级的玩具,唯独奶奶表演的影子人的游戏把他给深深的吸引住了。真没想到影子人会影响到了三代人。看来,人间能带给人快乐幸福的东西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上的愉悦。影子人虽然现实中不存在,但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把影子人塑造成重感情、知恩图报的人。
刚拿到这本书,封面上那橘黄色的灯火就给人留下温暖的感觉,窗花、拍拍鼓都把时间瞬间拉到了那个年代。
影子人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后来我家从农舍搬进了城里的大瓦房。我有了许多玩具,我家不再点蜡烛,影子人也被我淡忘了。”
我在想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淡忘的仅仅是影子人吗,还是我将母亲对我的爱也渐渐淡忘、漠视呢?我慢慢忘记了影子人,是不是也忘记了妈妈的爱呢。
直到我上中学,有天夜里,全市停电,没有灯光的夜晚,很寂寞,也很孤单。我忽然想起妈妈给我照影子人的那根红蜡烛,我点亮了这蜡烛头,影子人出现了。影子人的那句话耐人寻味“您没老,他倒是长大了。他变了。”他变了,除了是指我年龄增长和外貌的变化外,我想影子人是不是也在暗示,我的心也变了,我对妈妈的那份爱、那份亲情也在淡漠。“我感到惶恐,愧疚”。
与无私的母爱的对比中,愧疚唤醒了良知。良知使爱变得清纯。“影子人”是最清纯的爱的化身。
贫穷不能消减爱,富有也不会必然地增长爱。爱需要无私、真诚和智慧。“影子人”就是这种爱的象征。对于爱的冷漠,无疑是人生的悲哀。缺少智慧的爱,只是一种本能的、盲目的溺爱。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孩子爱父母有时候却不可能。当我们在责备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心疼父母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反思我们有没有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爱。孩子感受不到的爱那就不是爱,我们不该用爱的名义捆绑孩子。老师对学生的爱也一样,我们经常对学生说“我是为了你好”,其实学生真得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吗,如果感受不到那就不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