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术交流丨解事·定因·说理:唤醒学生的寓言思维——以三年级下册第

学术交流丨解事·定因·说理:唤醒学生的寓言思维——以三年级下册第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9-23 19:28 被阅读0次

(本文约5877字,阅读大约需要17分钟)

【摘 要】面对当前寓言教学出现的教学模式化、文本解读知识化、寓言思维边缘化、寓意理解浅层化等问题,可以借助“三层六步”寓言学习思维工具,基于基础型思维工具“解事”、发展型思维工具“定因”、拓展型思维工具“说理”,推进情境性学习任务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从复述寓言、续写寓言到创编寓言的进阶,形成自觉讲述、解读、传播寓言的思维方式,唤醒寓言思维。

【关键词】寓言教学;寓言思维;解事;定因;说理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内涵深厚,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但长期以来,寓言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模式化、文本解读知识化、寓言思维边缘化、寓意理解浅层化等问题。[1]寓言教学应当由扶到放,从思维方式视角让学生学会解读寓言、学会叙事解码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自觉的寓言解读能力。[2]本文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借助“三层六步”寓言学习思维工具,推动“古今中外话寓言”“由事及理明寓意”“联结生活唤思维”等学习任务的有效实施,帮助学生实现从复述寓言、续写寓言到创编寓言的进阶,唤醒学生的寓言思维。

一、寓言思维的内涵

寓言这类文体具有特定的寓言思维。朱光潜认为寓言思维是感性形象与理性内容的结合[3],也有学者认为寓言思维是一种通过辨识叙事中的类似性与拟人手法,进而联系真实生活的理性思维能力[4]。从寓言思维的特征来看,有学者认为寓言思维具有主题先行、寓意于象、刻意夸张、象大于意的特征[5],即寓言故事为事先设定的道理服务,寓言通过完整具体的事象体现道理,寓言中人物情节夸张化,同一个寓言可负载不同的寓意。从寓言思维的呈现形式来看,有学者认为解读寓言和创造寓言都属于寓言思维的呈现形式。[6]通过讲述故事、解读寓意,将寓言故事、作者意旨和寓言哲理区别开来,才能理清寓言思维的走向,把握寓言的本质。[7]从寓言思维的来源看,有学者提出寓言思维依赖于一种日常的、经验性的智慧,而非深刻的灵感。[8]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寓言思维”定义为:一种自觉讲述、解读、传播寓言的思维方式。当寓言思维被唤醒,学生将以读者的身份展开深度阅读与生动讲述,感受寓言叙事的独特魅力;学生将以辩论者的身份进行观点阐述,体悟深刻寓意;学生将像寓言作家一样思考,主动地将寓言哲理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运用、传播寓言。

二、多维解读教材单元,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作为首个寓言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其中,三篇精读课文的寓意都蕴含在故事情节与人物言行中,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冲突点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读好寓言,读懂寓言,体悟寓意。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是寓言诗,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寓意的能力。语文园地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快乐读书吧和口语交际都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领悟道理。单元整体性较为鲜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紧扣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对寓言学习的要求,可以发现本单元的寓言学习更注重形成阅读寓言的一般策略与思维方式,强调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领悟道理,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实践中有条理地表达。对此,可以将该单元的KUD学习目标确定为:

学生能知道(Know)

1.正确朗读与书写生字、新词,识记重要注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寓言故事,能借助注释,知道课文大意,背诵《守株待兔》。

学生能理解(Understand)

1.阅读和梳理,以图表为支架梳理故事大意;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形象;读懂故事,感悟道理。

2.了解多种多样的寓言故事形式,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初步认识寓言的题材,积淀寓言文化。

学生能应用(Do)

1.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能对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结合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一定的关联词,清楚地阐述观点。在讨论交流时,能积极倾听与思考,尊重他人不同的想法。

3.结合插图复述寓言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写清楚。

三、紧扣寓言叙事要素,提炼递进式思维工具

寓言教学既要考虑其作为文学体裁的一面,又要考虑其作为思维方式的一面。[9]基于对寓言思维内涵的把握和对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解读,可以提炼出递进式的“三层六步”寓言学习思维工具(见图1)撬动寓言教学,培养学生的寓言思维。

1.基础型思维工具——解事

基础型思维工具“解事”指向“这篇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根据插图或提示将寓言故事讲清楚、讲生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驱动该基础型思维工具。

(1)梳理故事脉络

寓言由事而生,叙事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通过对比四篇寓言故事的脉络(见表1),学生可以发现它们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第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四篇寓言故事的主人公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往往与其性格和身份相符。例如,宋人好吃懒做,因此遇到偶然事件“兔走触株”,会选择坐享其成;河流不贪图安逸,无私奉献,因此会选择奔流不息,为人们带来利益。第二,无处不在的对比。四篇寓言故事都呈现出先褒后贬、先扬后抑的叙事逻辑,文本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无处不在,无论是鹿对待鹿角和鹿腿的前后态度,铁罐狂妄自大的语言和它凄惨的结局,还是河流与池子的不同命运,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跌宕起伏的情节。四篇寓言故事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设定冲突和障碍,使情节发展具有趣味性。详细的起因、简略的经过、深刻的结局,体现出寓言短小精悍、内涵深厚的特点。借助“解事”这一基础型思维工具,学生通过比较,逐步发现寓言故事创编的法则,初步唤醒寓言思维,为后续的自主解读、创编寓言打下了基础。

(2)复述寓言

复述故事是学生从知道故事内容到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第一,复述寓言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重新讲述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第二,通过复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寓言,为体悟寓意、应用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复述前,学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读好寓言。文体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侧重于读通、读懂,可通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懂大意等,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而将故事讲清楚、讲生动。《池子与河流》是寓言诗,教师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帮助学生有效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形式有很多,以《陶罐和铁罐》为例,可以进行分角色复述、课本剧表演、结合插图复述等。

2.发展型思维工具——定因

发展型思维工具“定因”指向“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局,从中领悟了什么道理”,旨在引导学生在矛盾冲突中领悟寓意,在体悟寓意后续写寓言。

(1)体悟深刻寓意

教师可以从抓“形象冲突”和“认知冲突”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体悟深刻寓意。第一,抓形象冲突。寓言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较为极端,抓住主人公形象上的矛盾冲突,能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守株待兔》中宋人因偶然事件选择白日做梦,放弃了自己的田地,甘愿承受饿死的风险,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当学生关注这样极端的人物形象时,就会顺其自然地发现宋人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他不主动努力,而是希望通过侥幸得到意外收获,进而领悟“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一道理。第二,抓认知冲突。寓言故事中的认知矛盾,往往表现为故事主人公对事物认识的片面化、绝对化,不能基于常识和常理进行思考。教师教学时,可抓住认知矛盾引导学生领悟寓意。例如,《陶罐和铁罐》中,学生都知道铁会生锈、腐蚀这一常识,这与文中铁罐“我却永远存在”的妄言形成了认知冲突。稍加思考,学生就能总结出铁罐命运背后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进而领悟寓意“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与人和睦相处”。

(2)续写寓言

要实现对寓意的真正理解,需要通过续写寓言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寓言思维,让学生像寓言作家一样思考,为后续创编寓言作铺垫。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可以创设情境“伤痕累累的铁罐最终被发现,面对光洁美丽的陶罐,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立足寓意,展开合理想象,进而实现对寓意的深刻理解。

3.拓展型思维工具——说理

拓展型思维工具“说理”指向“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旨在联结学生的真实生活,运用领悟到的道理解决真实问题,并基于寓言思维创编寓言。

(1)解决情境问题

寓言故事的教学要调动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认真思考辨析,进行个性化解读,避免形成功利化或简单化认知,助益其人格的养成。[10]由此,要实现从理解寓意到应用寓意的跨越,这需要将寓意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第一,创设交际情境。创设“我是小小劝说家”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寓意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第二,调动学生经验。寓言故事中的许多人物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调动学生经验,是应用所学道理的可行路径。第三,提供实践机会。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有时很难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结。为此,教师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领悟的道理解决问题。

(2)创编寓言

创编寓言是学生将寓言思维落实到实践层面的重要路径,是拓展型思维工具“说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进阶,是学生从说“寓言之理”到言“自我之理”的跨越,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三层六步”寓言学习思维工具,层层递进,只有在有效使用“解事”“定因”思维工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好寓言思维,创编属于自己的寓言。

四、依托情境性任务,形成结构化寓言教学框架

要唤醒学生的寓言思维,需要以单元学习目标为“魂”,以思维工具为“骨”,以情境性任务为“肉”,真正激发“三层六步”寓言学习思维工具的活力。围绕“唤醒寓言思维”这一学习主题,可以依托“校刊招募金牌寓言家”这一情境,设计结构化寓言教学框架。(见图2)该框架分12课时推进,分为“初读引领课”“精读感悟课”“实践应用课”等课型。

1.古今中外话寓言

借助“解事”这一基础型思维工具,可以设计“古今中外话寓言”的子任务,该任务由“画一画情节表格”和“讲一讲寓言故事”两个学习活动构成,旨在引导学生以情节表格为支架理清四篇寓言故事的脉络,根据插图或提示将寓言故事讲清楚、讲生动,初步唤醒学生的寓言思维。如在复述《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提供插图连环画,引导学生关注插图中宋人的神态、动作,想象宋人的心理,进而生动地复述故事。在复述《鹿角和鹿腿》时,可以绘制小鹿的心情变化图,关注体现小鹿心情的句子,实现生动复述。

2.由事及理明寓意

借助“定因”这一发展型思维工具,可以设计“由事及理明寓意”的子任务,该任务由“想一想冲突问题”“写一写后续故事”两个学习活动构成,旨在引导学生在矛盾冲突中领悟寓意,在体悟寓意后续写寓言,进一步唤醒寓言思维。例如,在教学《池子与河流》时,可以创设“池子与河流的辩论大赛”这一情境,将学生置于认知冲突中,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展阅读阅读链接与快乐读书吧中的《南辕北辙》《北风和太阳》《叶公好龙》三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利用“解事”与“定因”两大思维工具进行群文阅读,培养自主解读寓言、体悟寓意的能力。

3.联结生活唤思维

借助“说理”这一拓展型思维工具,可以创设“联结生活唤思维”的子任务,该任务由“用一用事例说理”“编一编个性寓言”两个学习活动构成。“用一用事例说理”即在交际情境中运用学习的寓言故事及其说明的道理。例如,创设“运动达人小明语文功底不扎实,无法代表班级参加作文大赛,他很伤心,你会怎么劝说他呢?”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以及寓意“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解决问题。

五、设计寓言评价量表,促进寓言思维发展

要全面评估学生在寓言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准确了解其理解程度、思考深度以及学习进展,还需要立足单元学习目标,围绕思维工具与情境任务,设计过程性评价量表,进而真正提升寓言教学的思维培养效果,助推语文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1.单元教学评价量表

如表2所示,这个评价量表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三个学习子任务中的表现。在任务“古今中外话寓言”中,从知识广度、表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在任务“由事及理明寓意”中,从寓意解析、思维深度、创意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任务“联结生活唤思维”中,从联系生活、思维拓展、创新性思维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通过这个量表,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寓言学习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校刊招募金牌寓言家”评价量表

表3基于“校刊招募金牌寓言家”这一情境,指向“编一编个性寓言”这一学习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设计:第一,从寓言内容来看,寓言是否主题明确、情节连贯,角色个性是否鲜明,内容是否新颖;第二,从寓言技巧来看,是否使用了写作手法,寓言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寓言的结构是否合理等都是评价的标准;第三,从寓言价值看,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体现文化传承,是否引发社会影响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寓言教学可以借助递进式的思维工具,立足寓言的文本特点,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过程性的评价中,唤醒学生的寓言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讲述、解读、传播寓言故事,从而形成寓言解读能力、寓言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管贤强,徐竹琴.小学语文寓言专题学习的实施与挑战[J].语文建设,2019(4).

[2]莫先武.寓言究竟应该教什么?——阅读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审查与开发之一[J].语文建设,2021(7).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130.

[4][6][9]王佳.寓言定义的重审:文学体裁与思维方式的共构[J].外国文学研究,2024(1).

[5]王崧舟.崧舟细讲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129~137.

[7]吕立汉,李飞林,主编.刘基文化论丛2[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3:182.

[8]王海涛.乔典运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113.

[10]李学斌,马云静.指向思维进阶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24(3).

(陈静怡: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4年8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相关文章

  • 仿写《叶公好龙》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们读寓言故事。教材上还列出了《叶公好龙》的寓言,启迪学生:读了下面...

  • 整理《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是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快乐读书吧”里的必读篇目之一。而我对这本书的了解仅停留在小学阶段的那几篇寓言故事以...

  • 第423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读庄子寓言 庄子的著作,以寓言著称。其实战国诸子文章,借重寓言说理的是很普遍的,但是只有庄子真正把寓言的形式运...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 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 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思维导图怎么整理?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是位置与方向、...

  • 给家长写信,其实也是给自己写信

    01 继续写三年级下册的学期行动目标。 三年级下册学期行动目标(学生成长) 昨天已经写了关于学生成长方面的行动目标...

  •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1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寓言,寓言故事短小精悍但是内涵丰富,重点...

  •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1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寓言,寓言故事短小精悍但是内涵丰富,重点...

  • 2019-05-30

    寓言说理则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潜含着说理论辩的故事。在形式上,寓言说理故事的语言结构一般都很短小,但充满智慧哲...

  • 《小小鞋店》教学反思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本课内容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属于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

  • 张贵栓‖语文主题学习100问(特辑)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寓言故事》 (“精读引领课”教学实录)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教师进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术交流丨解事·定因·说理:唤醒学生的寓言思维——以三年级下册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yf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