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李泌何许人也?他是《长安十二时辰》靖安司司丞李必的原型。他七岁与张九龄称友,九岁与太子相交,他辅佐四位皇帝而不倒,五次出山,四次隐退,三次力挽狂澜,为大唐续命百年,史称“白衣宰相”,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相传李泌隐居衡山,常到寺院读书品茗。众人调侃讥讽懒残和尚,而李泌细心发现懒残乃非凡之人也。懒残诵经,先凄婉而后喜悦,可喻人世沧桑、命运休戚。这岂不是贬谪人间的神僧么,时间一到,必将离去。于是,在一个深夜,李泌偷偷前去拜谒。他通报姓名,望尘而拜。懒残一听,顿时明白,自己终被高人识破,仰面唾天,大骂李泌,长叹说:‘你这是害我呀!’而懒残骂的越凶,李泌施礼越敬。懒残拨开牛粪土,取出煨芋,独自食之。良久才示意李泌坐下,把手中吃剩一半的芋头递给李泌。李泌吃完芋头,恭敬致谢。懒残说:‘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后果然。”
明瓒禅师在衡山修行二十余年,乐道者,乐天道,乐禅道,乐山水,畅享自然。作《乐道歌》(节选)启迪世人,此歌彻悟六组禅理,深契马祖禅法,明白畅晓,广为流传: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秋。
山之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北宋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读后,顿悟人生,深为喜爱,悉心书写,流传至今。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黄庭坚路经衡山,登临揽胜之初,即前往峡谷找寻懒残遗踪,体味修仙乐道之境界,并为懒残赋诗抒怀,再添佳话。后人于原址处建石亭一座,刻黄庭坚书法痕迹,以铭史迹,怀古乐道。”(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