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近30年的时间,张爱玲才正式将《色戒》公之于众。扉页的一句话点明了她的心事:“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时隔多年,即使是那个男人让她背负骂名,事业尽毁,形单影只,她却仍然感动于自己当初爱得石破天惊,义无反顾。
那是一段两情欢娱的时光,是缺爱的女人将内心的残缺修补的最为完整的时光。她如卑微的花朵,战战兢兢地仰望爱人,感受温暖和光芒。只要曾经拥有,就不问得失。
写了那么多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张爱玲在自己的感情选择上,却谈不上冷静通透。一支妙笔,写遍世间人心,却看不透负心汉的花样巧语。
她一退再退,无力地希望挽留住自己在胡兰成心中的最后一片领地。世事总是轮回,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总会不断地上演。再痴情付出不计回报,再才华横溢蜚声文坛,也不敌新欢带给他的惊喜和新鲜。
终于,轰轰烈烈的爱情大戏惨淡收场。男人,继续他的百花丛中流连戏蝶的游戏;女人,背负情伤,一蹶不振。还因为胡兰成的汉奸身份招来骂名。
张爱玲对《色戒》长达30年的修改,很大程度是想自证:这只是一个“爱情脑”的女人的不幸悲剧。
她盲目喜悦,错以为自己赢得了男人的真爱,关键时刻沉溺于儿女私情,忘记了民族大义,血与火的残酷,只是惊喜于自己居然收获了价值“6克拉”的沉甸甸的爱情。就轻易地背叛了自己的战友,献上了一众人等的生命,包括自己。
王佳芝太过天真,不谙世事的她成功地扮演了麦太太,却伪装不了自己的内心。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没有亲见政治战争的残酷。她还侥幸地以为,自己会成为例外,会征服老奸巨猾的易先生。殊不知,她只是易先生的猎物而已,不是全部,还是几分之一。
王佳芝太过浅薄。麻将桌上几位太太钻戒一亮相,她就为自己的翡翠戒指相形见绌而自惭形秽。这也就注定了仅有几面之缘的男人,用自己的金钱和权势轻松的得到了她的身心。
王佳芝太过孤独。她的敏感、脆弱,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让她期待找到一个人去依靠。不是她的同学,她的同学对她的暧昧的嘲笑,利用的殷勤,表现得太过直露。不是革命者,革命者对于他们的考验,她还没有通过,更不要提引导心灵的明灯。
她对爱情没有期待,对事业没有信仰,但她还是有所待的,可能自己也说不清。否则不会在感觉到真爱来临时“轰然一生,若有所失。”这朵乱世漂萍,就缥缥缈缈的,浑浑噩噩的,被拉入陷人的泥淖中。
她没有坚定的信念,让她去与恶势力斗争,她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去完成革命的任务。她更像个虚无主义者,想找到一点意义。
孤独如她,天真如她,虚荣如她,就在昏昏暗暗的阁楼,闪烁生光的钻石照耀下,痴傻地捧出了自己的一番真心。
男人在玩味沉醉于自己的魅力,女人却傻瓜一样悲悯地看待男人。
张爱玲不是王佳芝,她现在高处,清醒冷酷地看着那个傻女人被泥淖所淹没。她在冷笑,笑王佳芝遇人不淑,错付真心。她也在笑自己,到底是爱上爱情,爱上爱情带给自己的那份安全和温暖,还是爱上那个人,但现在也分不清。
对于王佳芝,易先生的身份太重要。一个四五十岁的矮个子,有权势加持,爱上谁,就带来无限的富贵。他是一个符号,他的意义比他是谁更重要。
对于张爱玲,胡兰成的身份完全不重要,普通人也好,汉奸也好。她爱上的是他对她的懂和欣赏,他短暂的情真意切和一往情深。因此,她珍惜这份情,即使她的灵魂因此遍体鳞伤。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悲凉戏谑地看着王佳芝。王佳芝的痴情和重利,易先生的老谋深算漫不经心,不就是她与胡蓝成的重叠缩影?
她放过了对那对男女的审判,只是用笔细致地描摹着男人女人隐秘的内心的真情与假意。她也放过了自己与胡兰成。往事不必再提,如今各奔东西。
这只不过是乱世中的一段情,是饮食男女在生活中的一段真性情,戛然而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