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叫我龙兄写了一篇关于和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一起吃饭的文章,博赞的专注认真给龙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龙兄在文章中发出两个倡议,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大家。
1、每天极致专注1小时,用于输入或输出,如阅读或写作,手机打开飞行模式,让自己处于不受干扰的环境中。
2、在跟家人、朋友或同事吃饭时,极致专注在吃饭和聊天上,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开启静音模式。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普通的网民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专注力涣散的困扰。我们依赖手机的程度之深,刷网络信息的频率之高正在不知不觉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有些人因此而收益,当然也肯定有另一部分朋友,像我一样的对此有些反思。我并没有很依赖手机,但是不自觉的看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它就像是一个时间黑洞,一开始不以为意,但是默默吞噬掉我们太多时间,消耗了宝贵的专注力。
前几天,我的手机不小心洒进了汤汁,于是我连忙送进维修店修理。我焦急地问师傅要修多久,他说要两天,当时我就像突然被霜打的茄子,wow两天?!我还要工作,我无法用微信,这得耽误多少事啊!一种莫名的恐慌和焦虑袭上心头。可是手机坏了,我能做的只是等待。我就像是幼儿园里被老师没收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的孩子,一时间心里空落落的。
换作是平时,我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必是把东西一放,然后来个舒舒服服的葛优躺,并以优雅而流畅的姿势打开微信,翻看一堆和自己有关没关有用没用的消息。可是今天不同,就在我心中有些隐隐不快的时候,我猛然惊觉,我对手机已中毒如此之深,哪怕我自认为我一直有下意识地控制手机的使用。我定定神,仔细的理顺我到底需要手机做什么:我并不以互联网为生,电话不多,微信上是有几个朋友要联系,可是如果我消失两天,也不会怎么样,至于那些碎片文章,什么时候看都无所谓。
这就是一种病态的空虚的情感依赖!
我对如此之LOW的我感到羞耻!
于是,我仔细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我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1、手机的获得和使用成本太低,随身携带,轻便易取,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而易举的刷刷刷。
2、时间碎片化,手机刚好可以填补这部分时间空白。习惯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重复中养成的。哪怕是在手机上读电子书,也是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现在又有多少人能静心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一篇推文?
3、玩手机成为大众生活方式,地铁上公交车里齐刷刷地看到一群低头族。有时看到这种场面我会觉得很不是滋味的,到底是科技改变了人类还是人类成为科技的奴役?
其实,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快乐,科技改变生活,造福社会这都是正理,只是对于我这种脑子笨笨需要专注力和必须定期反思才能获得幸福感的人来说,我讨厌受到某一器物威胁的受控感,我要完整自我的自由和不依赖,最起码,我的喜怒哀乐由我掌控而非一部手机。
上高中时,我有一位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老师,当时我还是她的课代表。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有一个习惯,就是从不使用智能手机,甚至在她教我的时候她还和老公用一部手机,平时接听电话的频率都很少。她的老公告诉我们,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和读书。所以,在我的印象里,这位老师一直都是姣好的容颜,优雅的谈吐,不染发不化妆,每天上课也就穿那么几件衣服,简单自然,但是整个人都透出一种不容侵犯的幸福感和笃定的安全感。
我们每个人都要用我们的心去主宰生活。
21天养成一个习惯,接下来的21天,我要和大家做一个电子静默的实验。
每天,我会要求自己关闭手机专注一小时,也许是读书也许写作或是工作,这个时间是完全属于我自己。
另外,我尽量在我可能会有碎片化的时间随身携带一本书,碎片化的时间是否真的就只能玩手机吗,我也拭目以待。
当然,手机是很重要的沟通工具,必须定期定时的查看微信。至于查看频率,暂时灵活些。
每天我会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也许有时不会发布,但我希望在小伙伴的监督下按时完成。大家也可以一起加入,后台回复我,欢迎你,我们一起交流。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时间到底都去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