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些作家的采访,很多作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悟。本以为写出来的作品是自己的,但实际上自己根本没办法掌控作品的命运,每一部作品都有它自己的命运。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觉得有点矫情,总想着再怎么说,作家最终也至少有作品的解释权吧。直到后来,我看到金庸先生修改了《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和王语嫣的结局,有一大群人表示并不买账,才认识到每部作品真的有它自己的生命。即使是作者修改了内容,也无法抹去之前已经造成的影响。那部新修改出来的,反而更像是一部新的作品。
只要是已经入了人心的东西,它实际上就已经有自己单独的命运了。
关于这个,我本没有想得太多。不过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李清照,才算是见识到了这一现象的极致情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时候学李清照,差不多只需要知道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会背她的几句词就可以参加考试了,所以总觉得她是一个软绵绵的女词人,特点是特别爱她老公,仅此而已。至于总在说的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就压根没考虑在李清照身上。然而实际上,李清照的一生并不软绵绵。
北宋时期,社会并不支持女人写作,好比同时期砸缸的司马光就说过,虽然提倡自己家的女人读书,但这只是为了教育,为了提高道德水平,而不是为了教会女人创作,他害怕自家女人创作的诗词流传到民间,叫低贱的青楼歌女学了去,那就太不成体统了。
李清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是当时政府的一名要员,所以李清照早年生活条件相当好,是个正儿八经的白富美。不过李格非除了官员的身份之外,同时还是一个文学家,而且还是苏轼的学生,水平非常高。除了爸爸厉害,李清照的妈妈也很凶残,是状元的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也是一个著名诗人,所以李清照可以说从小就是在文学圈子里泡大的,读过不少书。
由于李清照聪慧过人,可以写出水平非常高的诗词,所以她对自己的文学才华有着相当的自信,即使社会并不认为女人应该舞文弄墨,她还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过她家还算是开明,对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并不排斥。
早年间,一个叫赵明诚的官二代读了李清照的诗词,非常欣赏,后来又一不小心见了一面,魂就让李清照勾去了,回家就让他爸派人求亲,结果俩人就成事了。结婚之后,赵明诚李清照两人生活非常和谐,赵明诚本来就很欣赏李清照的才华,所以更是支持她的创作,同时还和李清照一起从事文物收集的工作。
李清照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人,所以她经历了靖康之耻。原本生活在山东的她,举家向南迁移。在这个过程中,赵明诚在赴任的途中生病死了,留下李清照一个人。金兵攻势猛烈,李清照到处逃难,最终到了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定居。尘埃落定,李清照的寡妇身份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问题。
古代的白富美是被男人养在家里的,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如果没有男人的话,李清照就要面对很多问题,好比居无定所。然而,在那个时代,如果她再嫁的话,会被世人嫌弃。不过李清照没有公婆需要伺候,也没有儿女需要养育,作为一个单身寡妇,所以也就没有守寡的必要。种种压力顶在李清照头上,最终,她选择了再嫁。
她第二次结婚的对象叫做张汝舟,是一个军中小吏。他娶李清照,除了看中李清照的美貌之外,更是看中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一起收集的金石文物。李清照多么特立独行,张汝舟根本不能掌控,于是张汝舟恼羞成怒,进行了家暴。三个月后,李清照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问题在于,宋朝时女人要想主动离婚,只能告发丈夫的犯罪行为,而且妻子告了丈夫,妻子和丈夫都要坐牢。即使这样,李清照依旧告发张汝舟买官渎职科举考试作弊。
张汝舟被罢官发配,李清照后台够硬,只做了九天牢就出狱了。从那之后,李清照再没结婚,专心研究文学,并迎来了她文学生涯的丰收期。
这基本上就是目前公认的李清照的一生了。
然而历史中对李清照的描述并不是一直这样。
李清照坚持文学创作和文物收集,其实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世人的认可。可是李清照作为才女,其形象根本不是她自己能够控制的。
李清照的作品早就广泛流传,可评论家们对李清照的描述却很符合时代的特征。一方面,评论家们赞许李清照,另一方面,评论家却指责她的为人,说李清照特立独行,冲击了社会礼教。不过在宋朝,寡妇改嫁的事情并不罕见,于是李清照死后不久,评论家对李清照的评价稍稍变化了一下,原本酷酷的小姐姐,变成了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明朝时,由于社会对女性写作的认可,李清照的才华变成了标杆。可是又因为明朝对女性的礼教控制非常严格,所以评论家对李清照改嫁的事情不遗余力的批评,李清照的形象变成了“失足才女”。
后来到了清朝,因为社会对“寡妇守节”的问题更加看重,甚至会为守节的寡妇修建祠堂设立贞节牌坊,这时作为标杆的李清照,形象就成了问题。于是评论家们直接干脆改了李清照的历史,说她根本没有改嫁,说有关张汝舟的历史是别人嫉妒她的才华而诽谤的,然后李清照就变成了“忠贞才女”,成为了道德模范,甚至一度成为了共识。
再后来,女性的地位彻底提升了,李清照改嫁的事情又被世人接受了,其形象又变成了“才气和勇敢并存的伟大女性作家”。
关于李清照的评价,现在就定格在这里了。纵观历史上对李清照的评价,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和自己行为的关系。
你做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希望看到你做过什么事情;你的愿望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希望看到你有怎样的愿望;你的磨难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希望看到你遭受过什么磨难。
这时再看之前那些作家的感慨,本以为写出来的作品是自己的,但实际上自己根本没办法掌控作品的命运,每一部作品都有它自己的命运。
所以岂止是作品,人活过的经历,也都不怎么能由自己掌控呢。
不过还好的是,即使我们什么都不能掌控,至少,我们还是能够主动留下一些经历的,就像李清照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