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董平说,人的觉悟,跟他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成正比。
生命中的每一次颠簸,你遭遇的每一件事,都会不断丰富你的人生,撑大你的格局。
1.北京:在人生起伏中保持平常心。
由前途无量的京官,一朝被贬为罪人,换作常人,怕是早就一蹶不振。
王阳明却不以为意,他在诗里写道: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世间的凶险,你若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它就跟天空中飘过的浮云没什么两样。
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与其纠结苦恼,不如坦然对之,活出潇洒自在。
明代文人刘基说,人生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世事变幻莫测,今日得到,明日就可能会失去;今日风光正盛,明朝就可能跌落谷底。
既如此,倒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接纳人生无常,看淡起落境遇。
对于叵测的命运,与其对抗和强求,不如顺其自然。
永远保持一份平和,努力过好当下,才是最豁达的人生态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92858/a522df78272022a3.jpeg)
2.贵州:在困境中学会精简欲望。
王阳明说,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一个人只有舍掉多余的物质,减少欲望,才能获得内心的充实与丰盛。
《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面对各种欲望和诱惑。
若是过于追求物质的刺激和享受,那必然会导致心灵的迷失与沉沦。
唯有回归简单,不为物欲裹挟,你才能悟出生活最本真的滋味。
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茂林中筑巢,只需占用一根树枝就够了;鼹鼠到河边饮水,只不过喝饱肚皮就够了。
人活一世,所需并不多。
有一颗简单、知足的心,懂得克制欲望,物质简单了,生活才能舒心惬意。
3.赣州:在挫败打击中认清自己。
《半山文集》里有这么一句话: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十遍;读一本书十遍,不如把自己里里外外读一遍。
人这一辈子所有的困厄,其实都是与自己博弈的过程。
只有认清自己,摆正位置,你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周国平说:
“看到自己所必有的不能与限制,是智慧的起点。”
一个人越是自以为是,越把自己高高举起,越容易被现实狠狠摔下。
只有及时反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加以改进。
当你能找对自身定位,认准前进方向,你的人生自然能拾级而上,越走越高。
4.吉安:在利益纠葛中学会不争。
现实中,每个人都难免与人产生矛盾,或发生利益上的争端。
许多人觉得,只要自己不理亏,就一定要据理力争。
然而总是寸步不让,对抗到底,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冲突中。
俗谚说:“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
做人不争,方能远离纷争;遇事不争,方能趋吉避凶。
遇事退让不是软弱,而是一种通透的处世智慧。
学会在心中藏山纳海,少点计较,把更多时间和心力,花在更重要的人和事上。
5.浙江:在人事纷争中选择宽容。
《淮南子》里说:
“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他明明有狠狠报复你的实力,却选择了包容。
《菜根谭》里说:
“以宽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万物,方能恩泽良久。”
那些睚眦必报的人,只会把仇怨越积越深,最终处处树敌,让自己寸步难行。
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人心、攒情面、积厚福。
很多时候,与其追究与报复他人,不如选择原谅和包容。
容人即是渡己,学会饶恕和善待别人,你才能将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6.
学者王士祯曾这样评价王阳明:
“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前半生,他临危受命,平定叛乱,在庙堂身居高位;后半生,他开坛讲学,推陈出新,将心学发扬光大。
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里,从没有任何抱怨与纠结,有的只是豁达与通透。
每个人都能从他的经历中,感悟一分生活智慧和人生真谛。
读懂王阳明一生足迹图,不困于执念,不惑于外物。
向外修德行,向内修己心,永远清醒笃定,奔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