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好书坏书可能摆在同一个书架上,即便是大众高推荐的书籍,评价也是有高有低,也会有人从中得到负能量。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难免会碰上一些对自己有不良影响的书籍或文章,该怎样对待这些文字呢?
人的认知有局限,容易陷入字句的纠结中。语言世界由各种概念组成,而每个人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出入,一个新的概念暂时无法用新语言描述,作者就会使用较为接近的字词代替,比如道家的“道”和“无为”,单纯以字面意思理解,显然会有失偏颇。若是读者纠结于表达,就不能以宽容的心态接受作者提出的观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忽视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作者的视角感受文章的笔触,以自己的视角来批判作者的结论可能是片面的,就像你嘲笑他人把杨桃画成了一颗星星,实际却可能是你自己视角的局限。
先将自己脑中已有的认知归零,以求知者的身份倾听,不了解作者的观点便没有资格进行反驳,所以,要先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进行全盘接收,之后再释放自己的认知进行碰撞,此时若还有不赞同之处,再提出辩驳,以免断章取义。
阅读是多方面的,对于一本好书的阅读,不能仅限于自己对书籍的理解,更要关注其他读者对这本书籍的理解,使其帮助我们发散思维,更全面地理解书中内容。
在阅读时,当我们尽量关闭自己的认知时,就能够让思维有缓冲,在了解知识之后再判断是否真的接受,融入自己的认知。对于那些坏书,我们也就不那么容易受到荼毒,权当刷新认知下限了。���_��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