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件事,熟悉生活,发现新奇,记录感悟,存留回忆,让时光充满乐趣!
2018.11.19(周一)
【1】
与朋友相约参观Village of Islington的乡村壁画,展示的是上世纪的生活风貌。
将历史绘成壁画,将记忆留在心里。一个生动而温馨的户外历史博物馆。
回后又上网查阅每一幅壁画的背景写成文章,才发现在现场对一些壁画的解读是完全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
【2】
在Islington街上,正在拍对街对过的一幅壁画。
这个Bell的工程师摆好姿势,笑容满面地对我说:“拍我呀,我才是最美的画!”
也是,过去已远逝,未来还未到达,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当下的一切才是最美的。
【3】
老朋友告知其孩子现留学美国,喜欢创作Rap,期望我来指点一下。
我就想起那个站在树叉上的三个孩子中的小男孩。真还找到旧照片了,是在2003年深圳的三洲田。想不到小男孩已长成大帅哥,还开始创作Rap。只是我对这方面实在不懂,难以指导。
不过,很是欣慰,后一代正走在追求自我梦想的道路上。
祝福小帅哥梦想成真!
2018.11.20(周二)
【1】
阳光晴好,雪未化也未冻,这在冬天就是好时光了。
柳河湾雪地跑步,果真比其他季节要艰难,才跑一会就要出汗了。
【2】
前段写过“一个女人的农场”,就一直好奇背后的故事。今天她在群里分享了养生心得。
原来这个女人之前有多年的糖尿病、关节炎,现在通过自然疗法,在自然中劳动,品尝自然食物,得到了完全的康复。
还提到其母亲病重,被她从医院接出来,按自然聊疗法医生,活到八十多岁才走,连医生都连连称奇。
自然疗法,这么神奇?
【3】
两个优雅美女相聚在迪拜了。怎么又聊到我呢?还发来合照馋我呢。
都是认识好多年的老朋友,不期然,一转身,总有些人就再难相聚。有些是空间上的隔离,有些是心理上的疏远。
人生如梦!
2018.11.21(周三)
【1】
在寒冷的多伦多还能看菊花,自是难得。
Centennial Park Conservatory温室的菊花展让人大为惊艳。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众多菊花品种中,尤其以这株最为独特,每个花瓣都呈现喇叭筒筒状。
温室中还有热带植物、小鱼塘及其他花卉,最喜这三宝:天堂鸟真的象鸟太神奇,两只乌龟正在卿卿我我 ,还有一只纯黑的松鼠在脚下流连不舍。
【2】
黄昏徒步柳河湾,抬头,却见一轮圆月高挂柳梢头,一驾飞机从月下飞过。多么美好的世界!
只是零下11度,风大,体感超冷,真是要冻成狗!
【3】
偶然知晓英籍华裔女作家虹影,就找了她的书来看,真是一个出生独特而且颇富争议的作家,看其出版了几十本书,好生羡慕。
与UU聊到这个话题,就问UU:“再过十年,我也能这样出书吗?”
UU: “It's possible."
2018.11.22(周四)
【1】
美好的一天从美味早餐开始,朋友送的醪糟,自做的汤圆,打个荷包蛋,暖暖的!
【2】
零下8度,有太阳,无风,这样的天气徒步柳河湾,温暖舒适。
【3】
加中笔会的会长孙博热衷创作微小说,并有多篇斩获大奖。
他提到:地球村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微型小说已成为海内外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快餐,他将会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继续创作微型小说。目前他对“微”字当头的新媒体情有独钟,包括微信、微博,正在大规模监制微视频,还会尝试拍摄系列微电影。
于是,我也决定尝试写一篇微小说,但写完就觉得非常失败,情节、节奏、人物心理都刻画不够,只是简单讲了一个故事,深感失败。想改,却又不知道如何下笔,这下深知文学功底太欠缺了。
看来,别小看微小说,虽然文体小,但笔墨可不轻。
2018.11.23(周五)
【1】
Kortright徒步,雪后的森林有着令人震撼的美。
【2】
读虹影《饥饿的女儿》,非常震惊于作者幼时拥挤的居住环境与极度短缺的食物贫穷。
比对现在的我,真是太浪费了。
前段,有国内的朋友过来,看我们仨口之家,居然两个冰箱被各种食品塞得满满的。
一则,这与这边超市离得远有关。不象国内,小区底下就有菜市场,今天想吃啥,就顺便买了带回。在加国,超市离得相对较远,去一趟超市,可真不容易。
二则,像Costco超市,很多都是大包装,是要吃很久才能耗尽。
但觉得国内朋友从健康角度考虑不无道理。新近有半个月没有新购食品,一直在想办法清理存货,估计再吃一周也没问题。
很可惜的是,不少食品都因在冰箱积压太久而过期,只能扔掉。有些食品连封都未拆开,真是太浪费了。
对于冰箱中已有食材,则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今天就试作叉烧烤鸡翅,UU都说超极好吃。
【3】
大学理学院的女生少得可怜,有的班还是和尚班,三个系四届的女生正好凑够住在梅院一层楼,而三个系四届的男生宿舍则占了两栋楼。
理学院的女生在大学期间虽然不太相熟,但都在一个楼道来来往往,多少都有些面熟。
毕业之后,有的人真就没见过。但只要彼此有着共同的元素,说不准就在哪见了。
还不,梅园闺蜜喜聚多伦多。
回看四个女生的人生,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
很难说敦好敦坏,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人生。
2018.11.24(周六)
【1】
UU答应一起出来走走。下着雨,就打着伞徒步柳河湾。可UU就时时不离手机。
唉!有什么办法呢?
【2】
月中加入加拿大中国笔会,这就有幸赶上笔会组织的作家分享会。
加中笔会4会员最近从鲁迅艺术文学院学成归来,芦苇、静子、张怡、杜杜分享学习心得,其中杜杜因远在渥太华,就做了Slide配音解说,相当完美。
寒流刚过的冬雨体感超冷,但仍然雨中驱车前往参加,这是有多么热爱文学。作为写作菜鸟,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极大地开阔了眼界,真是太幸运了。
晃了这么久,发现这个才是自己真正想进入的圈子。
加中笔会会长孙博也分享了微小说、闪小说的创作体会,非常真诚、实在,很受用。
提炼一下孙博分享的要点:
(1)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要发表是很困难的。建议多多尝试如下几种体裁:1500字以内的微小说,600字以内的闪小说,1000字以内的散文,或5000字以内的短篇小说。对于多少都有些文字驾驭能力的人,建议多尝试微小说创作,1500字以内,投入不大,但非常锻炼人。
(2)小说主要是要讲好故事,散文贵在天真,不能虚构。散文带一点小说的味道,有点情节最好。
(3)文学创作应是很好玩的,文字创作要有娱乐性,要让人笑后有思考,不要太过严肃。
(4)现在网络发表很容易,不要以为网络发表几篇文章就是作家,要多投稿,不要放弃任何一次比赛与征文。不获奖再转投其他媒体。获得稿费对于自己的创作也是一个鼓励。
(5)写作几万字后,脑子会空的,就一定要回过来读书。一定要多多阅读传统经典。要成为作家,必须多读,多写,多思考。
(6)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细节要敏感,要多与人交流,一句话可能就打动人,成为灵感,有灵感要及时纪录下来。细节打动不了人的故事,就不会被读者认可。
(7)要成为好的作家,一定要锻炼身体,不要熬夜。村上春树则是作家的典范。
【3】
购入四本由笔会主编的书籍,回来就看了好几篇。
大体上看,描写的内容:一方面是描写移居海外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乡愁,既有故园的乡愁,也是文化的乡愁。
写作体裁多样,有小说、诗人和散文。
海外华裔作家到底应如何定位与发展呢?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至少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若仅是居限于自我,居限于华人群体,是很难有更高层面的发展。
我的理解,海人华裔作家应肩负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命与责任,应聚焦于人性普适情感的诠释与关怀。
海人作家的发展也存在致命的束缚,就是生存的压力。
2018.11.25(周日)
【1】
“老妈,你给姐姐准备这多好吃的,却不给我做,太不公平了。我要到外面去找好吃好玩的,快放我出去。"
【2】
下午前往士嘉堡参加湖畔书院组织的一场讲座《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客观性》。
主讲人腾忠勤,留英新闻博士毕业,资深媒体人,23年传媒经验,现任凤凰卫视多伦多记者,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舞蹈家,11岁就开始习舞,在多伦多还开办了舞蹈工作室。
加拿大的华人可谓卧虎藏龙。
滕忠勤老师的演讲,举例生动,分析透彻。既有新闻学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更有三十多年资深媒体人的丰富经验,最后又引导我们,在这假新闻满天飞的时代,如何认清真假,明辨是非,做一个有责任的媒体人和清醒智慧的受众。
同时,我了解到专业记者一些基本素养,诸如:如何提问,如何采访,如何保证报道的公正性等等。受益匪浅!
【3】
每进入一个圈子,就会见到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今天见到了早已认识的画家骆亦同,书法家石甫,又新认识诗人古土与李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邻座一位女士,约莫四十多岁,看起来温和开朗,一聊天居然发现是位盲人,是见她举着一根拐杖进来。
再一细聊,发现还是一位作家,在加中笔会的群里读过我的小文,还给我回复点评过。
好奇她是如何读书写作的。她告诉我是通过苹果手机语音功能实现的。
她让我加她的微信,只见她带上耳机,手指划几下就通过了。
她听到我是用五笔字型来写作,很感兴趣,表示也想学,主要是希望通过五笔字型强化对汉字结构的记忆,现在经常忘字。
虽是位盲人,但她一直专心听讲,积极参与发言交流,唯一不便的是,主讲人投影的胶片她看不见,我就在一旁替她解释一下。
这样的身体,心态却如此乐观积极,真是太让人佩服了!
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换作我,将会如何面对人生?
我只有感恩,我能用眼读书、写作,是多么幸运啊!
回家后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这位女士师出名门,父亲是中国知名的编剧。这似乎能够理解,这位女士为何洋溢一种从容与淡定的气质。
本周结语:
心有多静,福就有多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