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吹不黑,我眼中的美国(三)

不吹不黑,我眼中的美国(三)

作者: 黑钢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5:00 被阅读0次

    昨天介绍了出发当天一直到盐湖城转机的经历,今天来说说抵达纽约的所见所闻 

    第一日(下)

        在飞机飞抵纽约上空的时候就吃了一惊,这个城市的城市规模比想象的要大上不少,天空无云,在阳光和海面的映衬下,城市给人的感觉还不错,算是迄今为止在美帝见过最巨型的城市了。事后查了人口,700多万,已经与广州差不了多少了,当然这里的广州并没有包含非广州户籍的流动人口。关于国内的户籍制度,有些想法,以后找机会开个专题吧。 到达纽约,下了飞机,发现美国机场非常吊诡的一点,出发和到达是同一个口子。这就意味着当下了飞机从廊桥出来之后,会进入出发大厅,就是我们每次在国内坐飞机出发,过完安检之后的候机厅。这种设计虽然使得联程旅客在转飞机这件事上方便了不少,但同时也导致了机场内部会比较混乱。盐湖城如此,纽约也是如此,不过洛杉矶的机场是与国内一致的情况,出发和到达分为楼上楼下两层。这种分离式的设计只有对比过才能让人意识到,能对内部秩序产生多大的影响。

    飞抵纽约上空 临近降落

        机场外的景象就与天上看到的出现了落差。一出机场,外面就是充斥着嘈杂汽车喇叭声且拥挤无序的马路。可以看出水泥地面与新铺好时相差甚远,能明显地看出颜色或浅或深的污渍,可能是汽车漏下来的机油或者其它一些更恶心的东西。空气流通不是很好,或许是因为上面一层房屋结构遮挡的关系,闻起来总觉得掺杂有人体液态排泄物的味道。离墙角远一些,貌似好一些,希望是我大脑太活跃才导致鼻子出了问题。不过好的一点是出租车的管理还是非常井然有序的,会有专人引导乘客上哪一辆车,并在出发前询问去哪,再用随身携带比pos机大点有限的机器打出一张票,会有价格在上面,基本上到目的地的花费会与所示差不多。这样倒是有效避免了宰客现象的发生。顺带一提,约翰肯尼迪机场乘出租到纽约各地区的价格是根据地区不同划分的,比较方便。

        在等候出租车的时候乘客会很自觉的排队。关于美国人排队这点,还是有些震惊的。记得前段时间去1号公路上的赫斯特城堡,因为上山路窄不好开,因此所有人需要坐公园的大巴车上去。这一部分都没啥,重点是在下车的时候,当大家按照座位开始先左后右,两个两个按顺序下车时,对我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且这个景象在后面坐飞机时也出现了好几次。不过对于排队这种好习惯,在人少的时候人们一般都遵守得很好,但是当人很多的时候,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占,就什么都没有了。。。在这边开车也是这个感觉,在村里开车变道打个转向灯,后面车就会主动让你先进去,然而在洛杉矶开车,真是连挤带插队,跟回了国没什么区别。

    出租车候客区

      提到纽约的出租车,就得提一下他们的刷卡收费系统。出租车前后排的乘客空间,被一个上半部分是合成塑料下半部分是金属的隔断分开,上面嵌入了一个屏幕和一个POS机,方便了后排乘客支付车费。在电子屏幕上可以查到很多的信息,出租车的收费标准,线路,服务要求,公司介绍,地图什么的,当然还有各式的广告。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屏幕最上方显示了每个出租车独有的识别码,方便了举报和投诉。不过这位司机师傅除了刹车踩得猛之外,并没有什么地方可挑剔的地方,而且路上还很耐心地回答了我提的问题,我自然是没有去举报投诉的理由,所以也就不知道如果投诉会发生什么。没有体验一下美国投诉的感觉,虽然有点小遗憾,不过倒不是个坏事。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在那个分隔乘客空间的隔断上,有一个黄色警告样式的贴纸贴在了出租车驾驶员背后位置,上面标有“袭击出租车驾驶员将被处以高达25年的监禁”。看样子纽约的出租车司机也算是一个高危职业了,毕竟纽约的犯罪率并不低。

    出租车内景及收费系统 流浪汉临时居所及黄色警示贴纸

      因为住在曼哈顿岛上,所以从机场搭车过去的时候会穿过布鲁克林区。说实话,布鲁克林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好,整个城区给人的印象十分老旧,地铁是由高架的形式搭在马路上,所以导致下面的光线有点昏暗。放置高架桥墩两边的地面会比普通马路高出十五公分左右,有点像马路上分隔交通用的路缘石(马路牙子),结果导致中间两条车道就像被困在了里面一样,加上可能没有科学地设计开口,中间的两条车道并没有什么车辆在上面行驶,反而堆积了不少垃圾卡在两边,车开过去的时候带起一阵风会吹得塑料袋和纸片在地上滑动,映衬着背景中几个蜷缩在街角旮旯里避风的流浪汉。虽然车来车往,但是景象看起来依旧是有些偏萧索。

    随手拍的布鲁克林街道 高架地铁 布鲁克林街道

      随着车越来越靠近曼哈顿中心区,商业广场和高楼随之增多,这才稍微有点脱离死气沉沉的感觉。到达目的地,发现阴差阳错地住在了ChinaTown(中国城)附近。这点还不错,至少最近几天的伙食有保障了。中国城里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论商店还是标语,基本上都是中英文混合的,上面是中文的大字,下面再标上英文的小字。转头一扫,垃圾桶也有点意思,居然有公益广告贴在上面,记得是类似“更少垃圾,更少老鼠”的标语。看到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吃惊,没想到纽约还在经受鼠患的困扰。到了晚上,中国城给人感觉有点像国内的三线小城,小广场上也有跳广场舞的华人大妈,可能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有几个白人小伙子在广场舞大妈们旁边打篮球吧。

    中国城 夜晚的中国城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吹不黑,我眼中的美国(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gw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