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参加一笑作春风老师的读书会几乎是没有做任何思考的事情。早在几天前我就问她有没有开课,我是真的真的很想听她的课啊!
原因如下:
首要原因莫过于老师的博学多才!不管你打开她的哪一篇文章,都一定会被那泉涌般的才思,深刻独到的见解以及典雅蕴藉的语言风格深深折服。不得不惊叹于她的博古通今,她的缜密思维,她的信手拈来。说真的,对她的佩服之情如滔滔江水!
通常说“文如其人”,那么我在老师的文章里看到了这样一位女性:人格独立,睿智通透,坦率真诚,优雅稳重。如一朵洁白的玉兰,又如一株香气四溢的桂花树,还如一株傲霜的冬菊。唉,我真的爱上她了!
这些理由如果还不够我心甘情愿地成为她的铁粉和学生,那就再加一条——我喜欢她温和善良中无法掩盖的锋芒!还有她从不讳言她有想买大别墅的欲望,这份坦诚让人觉得亲切和安全。
我是3月8日加入老师的读书写作群的,无意间给自己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9日晚上7:30,老师准时做了一场读书写作分享课。因为自己忙于工作和家庭,一直到10点钟才有空回听。群里已经有很多条信息了,我没有往下拉,我不知道群里的文友们都说了什么,我希望通过聆听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我一边听,一边做着笔记,那一个小时的专注和充实让我仿佛回到了为学业奋战的时光。当时就在想,如果当初也有这样的学习热情,是不是如今已经有了更大的成就。听课的时候忙于做笔记,没有过多的咀嚼和思考,听过之后,内心又喜悦又充实又激动,于是在这个静谧的深夜要把这份听课笔记整理如下,以备日后学习。也希望遇到更多有缘人去加入这样一个优质的读书写作群,一起切磋,交流学习,共同学会阅读,提高写作。
老师的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围绕着读书阐释了三个部分:要精读书,精选书,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言简意赅,但却非常具有指导和借鉴性。
她说读书要读最好的书,宁缺毋滥。我极为认同,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把这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有价值的阅读上?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如何在这茫茫书海中找出最能丰富自己精神世界,涵养灵魂,引导成长的书籍?那一定是去阅读经典,选择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检验流传下来的书。
所以老师接下来谈到了精选书。她建议要读经典的书,如《中国文学史》、《古文观止》、《史记》、《红楼梦》以及《唐诗宋词鉴赏》。我在大学课程里学过《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从故乡到他乡,丢下了很多东西,但是这套书我却一直保留着,并在几次搬家后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一转身便可以拿到,只是好久没有温习了。今天听老师这么一说,我又蠢蠢欲动。最近在精读《红楼梦》,那种沉醉在其中的美妙感似乎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美好。所以从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来看,老师的推荐让我深感认同。
至于如何选择阅读方式,我想也是因人而异。老师说了三种方式:她一般是从掌阅上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喜马拉雅上的听书她精选了张国立的《红楼梦》和王立群讲《史记》;老师在阅读纸质书时的划重点、做笔记着实让我惊叹和钦佩,密密麻麻,有分析有感想有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输入性阅读啊!
我是在今年年初认识老师的。正是因为看到了她文章中那么优质的读书笔记,颇为震撼,我才真正开始采用边阅读边认真做读书笔记的阅读方式。那种沉浸感和深度的思考不管是对于写作还是个人成长都有着神奇的力量。
一方面当把自身的体验和书本的内容结合起来去思考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慢慢通透起来;另一方面读书笔记中的感悟和只言片语再扩展一下就会写出一篇加入了自己思考和想法的文章,对于写作来说大有益处。
老师分享的第二部分是写作——这是所有简书人都很关心的事情。老师关于写作的想法虽然只谈了大约二十分钟多一点,但是一听就知道全是个人珍贵写作经验的提炼。这份毫无保留让我很是感激,当然更是受益匪浅。
她谈的第一方面是读书和写作的关联——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每一个去触碰文字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当你去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句子,或优美、或质朴、或典雅、或温婉,也总有一些情节,一些对话去引发你的回忆、畅想、感悟或者思考,而这时候的想法总是尤为真诚的,一定要珍惜这得之不易的“真诚”,停下来,和这份真诚对视,谈心,并做好记录,这样一篇完整又不失个人独特体验的文章就跃然纸上。
老师谈的第二点,我认为也是一篇文章灵魂的地方:写作要有想法,要有“我”的存在,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辨别力和思考。
没有人喜欢雷同的东西,一篇缺少自己独到的想法、没有个人真诚情感、缺失个人深刻体会及思考的文章别人读来也是味同嚼蜡。至于如何在文章中拥有自己的想法,老师给出了两个值得每个人去借鉴和实战的方法:
一、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表面现象(是什么)往前追问深层次的东西(为什么),从各个角度,比如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等等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去追问,然后再去想怎么做。
她引用了群里的一位文友分享的一段话作为补充阐释,个人也非常受益于这句话,摘抄如下:“平时,在生活中,如果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心里觉得受到感动,应该在感动了自己的物象前面停下来,仔细看,仔细想,一直到领略得透彻了,一直到印象深刻极了,再离开。”
这段话多好啊!想起自己有一天在办公室里对着一株肉肉发呆,从那些叶片联想到了关于生命的初生、成长和衰老,然后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关于生命感悟的文章。虽然这样的文章对于他人而言也许无甚价值,但是于自己而言,是一次与生命现象的推心置腹,是对生命的独特认知,是对内心情感的梳理宣泄,这就是对自己灵魂的涵养呀!
老师还举了《项脊轩志》的例子,这是我们高中都学过的文章。她说文章的最后一段从表象上看,表达了物是人非,物在人亡的哀伤以及对妻子深切的思念,更深层次其实是唤醒了人性中对美好感情的渴求,撕开了命运中狰狞的黑洞,揭示出人的生命里面对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的那种无力。
如果自己的思想足够独立、勇敢和勤劳,再深入地思考一下自己面对这个人生永恒的话题又有何见解,有何感受?久而久之,自己的思考力一定会因此得到历练和进步。而这也正是我需要去努力的。
二、提高自己的感受力:换位思考。
老师在这点上没有多谈,但是这个观点足够新奇和独特,大家都知道换位思考,但是却不会想到经常的换位思考是提高感受力的重要途径。这需要自己去慢慢琢磨。
她举了一个例子,《红楼梦》开头部分甄士隐惜才爱才,给了落魄的贾雨村一些银两,然而贾雨村的表现是“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老师说如果换做是她,人家雪中送炭,自己一定不会“并不介意”。
无独有偶,我当时读到这一段颇为气愤,还愤愤地和先生说“这个可恶的贾雨村,真是不懂感恩之人!这银子真是白给了!”想来如果是自己在极为贫困落魄的时候有人伸手相助,那一定是感恩戴德,感激涕零,铭记在心。对啊,这就是我自己的感受,是我的换位思考。因为这样的“换位”,自己对感恩、对“读书假道学”又有了较深的感受和认知,而这种感受说不定在某一刻就蹦出来,成为自己文章中的一个支撑观点,让文章有了“我”的存在。
老师分享的关于写作的第三点是“要过语言关”。
如果说文章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一篇文章的“颜值”了吧!不一定要沉鱼落雁,也不要闭月羞花,是自己就好,对啊,一定要是自己!可千万不能东施效颦。不管是幽默大气、还是蕴藉典雅、抑或温婉清秀、清新明快、冷峻峭拔,一定要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当然,该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我想和个人性格、生活阅历、阅读偏爱、写作训练等等都有关系。风格不是坐在那里托着腮帮子想出来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写作实战中一点一点形成的。但是不管是哪种风格,都要认同自己,只有认同,才会有特色。
老师推荐了锻炼语言风格的方式:仿写和默写。仿写,顾名思义就是看到自己喜欢的语言风格,试着再写一段。对于默写,老师的做法是看到一段自己特别喜欢的话,试着先记上两三分钟,然后再默写下来,看看自己的描述和原文有着怎样的差别,在差别中看到不足。
这两种方式我都没有练习过,真真是开阔了我的阅读和写作思路!
老师的分享暂时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的思考却会一直持续,而那些可操作性的方法也将是今后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借鉴。
最后,老师用温柔动听的声音娓娓道来,我仿佛在听一档深夜的“知心姐姐”,曼妙,陶醉,喜悦,充实!
好吧,此刻是凌晨1:15,我从未如此在深夜写作过。
网友评论